第23章 夢想高飛 萬裏在途(1 / 3)

張卓鵬〔1〕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惹眼的黃鸝鳥在樹叢間啼鳴,它總是最醒目的那個。但它不知道,自己最高飛不過樹梢,最遠飛不出樹林? ?

大學前的我,全部的舞台就是學校。

在中國的義務教育學校裏,大多數學子的“夢想”很單一:上一所好大學!其實,充其量這隻能算是“追求”。我的追求也大同小異:成績第一。好在我比較幸運,父母給了我好使的腦袋、健康的體魄和適合這個遊戲的性格,讓我在慘烈的競爭中,得到的結果超出了付出的努力。本來想說自己也是個勤奮用功的孩子,轉頭一想,比起很多人來說,可能也算不得什麼。今天的我回首往昔學業成功,實感僥幸,謝謝父母!謝謝老師!

在有所“追求”之餘,我喜歡做夢,做我自己的“中國夢”。

我那時的“中國夢”很幼稚,是一種古典天下式的幻想,一句話來說,就是幻想中國統一世界的“天下大同”之境。悲天憫人的我堅信,世界必須統一,國界必須消除,唯此,戰亂方可終結,貧困才能消弭,資源合理配置,人類和睦共處 ? ? 這麼艱巨的涉及整個物種的曆史任務,我們中國責無旁貸!

為什麼中國責無旁貸?首先中國人自古就有天下一統的文化傳統和天命感;而現代中國飛速發展,是冉冉升起的一顆明珠,是涅槃再生的新人!它的朝氣蓬勃,照耀了世界上太多的苦難,也招徠了列強的打壓,但她仍然在頑強地崛起,為人類開拓一條可借鑒的道路。世界需要中國,而中國需要秦孝公和商鞅,定下五百年國策,以天下為己任? ?

於是,我的夢想是做這樣的“政治家”,或者去培養這樣的“政治家”。前者是從政,後者是從商創業(成為極富有的人,開辦學校培養一代又一代這樣的政治家)。在我的小臥室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幅世界地圖,我經常花去一整天的時間盯著它,做著白日裏的春秋大夢。這就是一個小黃鸝的翠柳之鳴,雖然荒誕不經,卻比它稚嫩的翅膀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

這樣的夢想要成為現實,需要的可不僅僅是成績第一。上大學後,我的追求是:全麵優秀。當然,這肯定也是校園裏大同小異的一種追求。需要落實的具體指標不少,其中主要有三個:(1)考進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2)學業成績全係第一;(3)在社團組織中鍛煉組織能力。

首先,為什麼要進竺可楨學院?竺可楨學院是浙大的榮譽學院,是學業上最優秀的學生所在的學院。為了證明自己,我必須進入竺可楨學院;為了結識全校的精英,我必須進入竺可楨學院!(笑語:典型的有追求、沒想法。)

而對於沒有在高考中保送進入該學院的學子,這樣的機會隻有一次:大一結束後,大二開始前,通過選拔進入竺可楨學院的“工程教育高級班”或“創新創業管理強化班”。我選擇的目標是“工程教育高級班”(工高班)。這個班將在全校理工科報名學生中,挑選60人組成一個班級,聘請學校最好的老師,在每周五晚上以及周末為班級學員授課,傳授更加高深的理工科知識。這種極富競爭性的果實,對我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我鞭策自己努力學習,一定要爭取這大學階段唯一的一次機會。每門課程,無論是公共課、選修課,還是專業課,我都把所學的每個細節當成作業,把每份作業當成考試,把每次考試當成高考。我將自己的電腦瀏覽器的主頁設成了竺可楨學院的主頁,每次打開電腦瀏覽器,就能看到我的目的地? ?

大一結束後,我如願以償。

第二,為什麼我要爭取專業成績全係第一?因為這肯定沒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嘛。何況,我對創業的理解是“科技創業”。如何做到?方法就是繼續保持第一點裏所敘述的學習狀態。結果,從大一到大三上半年的每個學期,我都保持了全係(大約)189個學生中的總成績第一,得了幾年的一等獎學金。據師兄師姐說,這打破了我係常年由女生把持第一的紀錄。(直到我的大三結束,這位子又勉強被女生奪回? ?)

第三,為什麼要在社團中鍛煉組織能力?毫無疑問,走出校門在社會上競爭,不再有考試做題這碼事了,比拚的是綜合實力,其中相當重要的就是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而這正是大多數學生所最缺乏的。大學是邁入社會的緩衝地帶,這是戰前演習的最後機會。

大二開始,我有了新的追求。從幼兒園到高中,我一直在湖州,大學來到了美麗的杭州,但一直未能走出浙江。我的心在召喚我:我要飛得更高,飛到最遠!地球是圓的,那就去另一端看看這個世界。同時,我對自己的學術追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專業領域進入更深的層次。順理成章地,赴美讀博,成了我當時心中排他性的唯一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