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線索(2 / 2)

我們需要新的生活,為了幸福的生活,我們努力工作。除了白天參加正常安排的施肥、鋤地、修剪、打藥等工作外,晚上還搶著幹淌水、打井等辛苦的活,就想著多掙幾個加班費。生活剛開始有了一點起色,1973年不幸卻再次降臨我們家庭。華清夫君坐牢落得的胃病,因長期積勞無錢醫治,已到了必須開刀手術,但成活幾率隻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地步。當時政策還未落實,巨額的手術和藥費需完全自理。我,麵臨抉擇;我的家,麵臨困境;我的子女,將麵對無法預知的未來。最小的女兒,還不足五歲。借錢,一線的希望也要救治,是我當時的信念。手術前一天,我背負著內心的煎熬與恐懼,強忍眼淚,給三個孩子換了幹淨的衣裳,帶去靈武縣人民醫院見躺在生死線上他們的父親。懂事的兒子隱約感覺到了事情的不平常,問道:“媽,爸爸不會有事吧?”我迅即轉過了臉,揩抹通紅雙眼奪眶而出的淚水,壓抑著內心的哭聲。我希望夫君手術前能看到孩子洋溢著的笑臉。不幸中的萬幸,手術經曆了五個多小時,胃切除五分之三,但奇跡般地生存下來。

興許是我們的意誌,興許是我們的堅定,興許是我們的善良,興許是我們的熱愛,加之趕上了國家由“階級鬥爭”轉變為“經濟建設”的好時代,生活也向我們展開了嶄新的一頁。兩年後,落實政策正式恢複了我們在園藝場的工作,生活日漸改善好轉。隨著我們事業和家庭生活的蒸蒸日上,我們的臉上也綻開了笑容。

1978年,就在恢複高考第一年全國統考的時候,兒子高中畢業應屆考入了大學。我們家族感到無比高興,場裏許多職工都見麵祝賀。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在生活的磨難下不到五十歲提前病退了。他,先後安排在四隊、二隊、場部做會計,既要做職工工資發放、預算等會計活,還要做果窖水果采收計量、職工蔬菜賣菜等具體事物。早出晚歸是家常事,餓了,就啃啃備在衣服口袋內的饃饃或幹餅。思場所思,想場所想,仿佛隻有工作可以彌補他的一切。後來,又抽調到陶樂分場負責新場建設,還提升為場計財科科長。我,默默地做著中國傳統女性,盡著妻子和母親的義務與責任。他,不懈追求,努力提高業務水平,以身傳教兒女。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以來,全區首批六位會計師中,我丈夫是其中一位,名留自治區40周年大慶對外宣傳片中。他為了園藝場開源節流、完善管理製度獻計獻策,為自治區農牧廳的財會改革及製度建設等做出應有的貢獻。成績得到各階層領導和職工們的肯定,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曾被授予農牧漁業部財會榮譽證章。作為園藝試驗場的幹部,退休前曾有多次機會上調到銀川農牧廳工作,都被他一一婉言謝絕了。但,像個癡迷者一樣,他一直堅定信念期望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8月退休時依然念念不忘遞交了申請書。2002年4月臨終前,還交代子女將他的骨灰撒到黃河、長江裏,說:“隨水萬物流通,還可以滋潤園藝場的果樹呢!”真可謂為園藝場做到了鞠躬盡瘁!

時至新世紀的2009年,園藝場,我們的家庭,都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發展。我們將三個兒女都培養成為了大學生,如今他們自己也成家立業了。小女兒的兒子小,就讀上海重點小學,學業名列年級前三名;兒子與大女兒的兒子,也都考上了大學。可告慰九泉下的夫君,兒女們自己家庭生活快樂、幸福美滿,事業有發展,都對我非常孝順。就是孫子輩的,不但逢年過節,就是平常也要來電話問寒問暖。我與兒女們同住,生活溫馨。隻惋惜夫君撒手人寰太早,未能與我隨同兒女們樂享他們生活與事業的幸福,逸享現代生活應該有的快樂。

回想我們的往事,看看兒女們的現在,真是令人感慨萬千!我們經曆的磨難,對生活追求的執著,興許是給孩子們留下最寶貴的遺產。謹此,我們相識、相愛、相擁、相別的五十年之際,賦小詩一首,以憶我們風風雨雨一同走過的四十三年。

念夫君

春雨忽擲一悲鴻,我心崩墜比山重。

麵鏡獨酌憶夫君,四十三載去如風。

鵬兒騰飛堪擬龍,玉女一雙銀滬紅。

遠事紛爭邀天翁,至清至明善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