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殺人(2 / 2)

李綱真不算是獅子大開口,但是皇帝這會兒也是真沒錢了。他把錢都給完顏宗望,哪兒還有富餘啊!

李綱看著皇帝撥下了區區二十萬,心裏頭直淌血,可是沒辦法,事已至此,隻能硬著頭皮去往前衝了。

李綱怎麼看都覺得這一仗不好打,完顏宗翰雖然帶著主力退回了中都,銀術可手上不過一萬多人,但是,皇帝給他的兵力互不節製,甚至無法直接調動,說起來,他這宣撫使也是有名無實。他思來想去,上了一封奏章,請求建立統一的指揮,統一調度各路大軍,以絕對的兵力優勢,圍殲完顏銀術可。

李綱上這道奏章的時候就知道結果不會太好,皇帝甚至可能會懷疑他擁兵自重,但是大丈夫有所為不為,為了國家社稷他也隻能如此。最後,李綱給自己爭取到了可以直接指揮的一萬人馬,其他軍隊的調動都必須有皇帝的命令。

這仗還能打嗎?李綱困惑了。然而,不管他怎麼想的,大軍出征已經成了定局。

靖康元年夏五月,在太原被圍困了將近半年之後,朝廷終於決定派援軍前往太原,全軍統帥親征行營使李綱,三員大將,河北、河東路製置副使的種師中,河東路製置使姚古,河東訪察使張灝。三軍二十二萬人,互成掎角之勢,共解太原之圍。

乍聽起來,似乎很振奮精神,但是,由於皇帝的多疑,將領們的權力都十分有限,處處掣肘的仗,能打贏的是神仙。

世瑤雖然憂心,卻也無奈,能做的事情她都做了,剩下的就隻能靠將領們隨機應變。

種師中連克壽陽、榆次,首戰告捷,三軍無不歡騰振奮。消息傳回進城,樞密使許翰斷定金軍知難而退,準備棄圍太原,全線撤軍。這個書呆式的人物認為這是打殘金軍解救太原的最好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他多次催促種師中、姚古再次進兵,打擊北歸金軍。

世瑤心中隱隱感到不對,種師中連婁底、活女父子倆都沒碰上,怎麼就斷定金軍北歸了,然而,她在京城也沒有更確切的消息,而且就算是她知道也不可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她隻能馬上去種師道。

種師道如今已經是病的“奄奄一息”了,但是作為久經沙場的老將,他的嗅覺還是很敏銳的,“完顏婁底是一員悍將,他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太原。而以各路援軍的行軍速度和作戰能力來看,現在大軍並未集結,人數再多都隻是一盤散沙,很容易被金軍騎兵各個擊破。”

“那現在該怎麼做?”

“等待。”種師道現在最擔心的並不是婁底,而是西軍最致命的弱點,這是數百年的積弊,根本沒有辦法在段時間內克服。“現在最該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更多的西軍集結、籌集充足的糧草輜重。然後從上黨襲擊金軍後背,再迅猛進逼太原,調動圍困汾、潞等地的金軍去救援太原,從而將卡在汾、潞州的大軍解放出來,如此才能盤活整個西北戰場,到時候,還可以對圍困太原的金軍實行反包圍,內外夾擊,金軍必敗。”

世瑤不通軍事,但是也明白這樣的辦法比貿然出擊更有效,但是,樞密使是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軍隊指揮,她擔心種師中頂不住壓力。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話說起來容易,但是真到了做的時候,未必就能下得了決心,皇權之下,有幾人敢輕易違命。

“京城裏我跟蔡相公想辦法周旋,老將軍不日就回去吧,李綱雖然書生意氣,但是他能分得清對和錯,隻要將軍回到西北,他一定會聽從將軍的意見。”

種師道很敬重孟氏,作為一個女人,她為這個國家做的已經足夠多了,可是,這麼一個黑白顛倒的朝廷,他覺得縱然是蔡攸那樣的天才都未必能夠扭轉乾坤了。

“朝廷已經下了幾道旨意斥責師中了,他還能堅持多久殊難預料。”

世瑤忙道,“所以將軍更得早點回去啊,朝廷亂指揮,李綱又沒有實權,隻有將軍才能調度得起整個西軍啊!”

孟氏說的不錯,每一個領兵打仗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要想統一調度,除了皇命難違之外,就要看統領的個人威望。李綱雖然是名義上的統帥,當時皇帝並沒有給他太多的權限,想要節製一身狼性的西軍,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但是,有些犯上的話他也是不得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