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骨柔情 旅遊“巧”遇(1 / 1)

本人喜歡遊山品水,已經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對於旅行中遇到的一些奇葩事,過後想想也頗值得玩味。

2002年夏天,我們去張家界。導遊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很氣派的珠寶城,說是緬甸人開的。緬甸的翡翠非常著名,大家也想開開眼,都跟著進去了。

過道兩邊掛滿了異國風情的圖畫:金燦燦的寶塔、玉雕的佛像、漫山的椰林……感覺就像走進了緬甸。

迎賓小姐非常客氣,見我們人多,把我們讓進一間會客室。迎賓小姐上完水後,主動地介紹起了珠寶鑒別常識,重點強調緬甸的翡翠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忽然,她若有所思地問我們從哪裏來。當得知來自山東後,小姐非常興奮:“哎呀,我聽著口音像。我們老板老家就是山東的,對家鄉人可熱情啦,我這就去叫老板來和你們認識一下!”

他鄉遇故知,大家興奮異常。不一會兒,門被推開,小姐帶著一個二十多歲、長的有些單薄的小夥子進來了:“這就是我們的黃總,”又指了一下我們,“黃總,這就是你老家來的客人。”

黃總非常高興,一麵一一和我們握手,一麵用南方普通話親切地寒暄著。

“這麼大的攤子,老板竟然這麼稚嫩?”我心裏暗暗驚異。

“你們是山東哪兒的?”落座之後,黃總關切地問。

聽說我們從濰坊來,黃總更激動了:“濰坊有個虞河你們知道吧?我老家就是那兒的!”

虞河原是濰坊市區的一個鎮,現在是街道辦事處了,我們當然知道,心中不由大為驚喜。一個濰坊法院的女老鄉更是叫了起來:“我婆婆家就在虞河鎮,黃總老家在鎮上哪個地方啊?”

我們原以為黃總會更加驚喜,神情都非常期待。誰知黃總表情突然有些異樣,把話題岔開了,也不再看我們那位幾乎要和他攀上親戚的同事。

聽黃總介紹,他的祖上是濰坊虞河,父親是國民黨將領李彌手下的一個師長,後來退到了緬甸、泰國交界的金三角,在緬甸到處都有他家的珠寶店。對於李彌在大陸失敗後退往國外的曆史,我還是比較熟悉的,但印象中三個師長裏似乎沒有姓黃的。

“認識那人是誰嗎?”黃總指著牆上的一幅圖片,上麵是幾個身穿綠軍裝、頭戴寬簷帽的外國軍官在交談。

大家當然不認識。

“中間那個就是我父親,旁邊那個是坤沙。坤沙你們聽說過吧?”

“販毒的。”有人回應。

“對,一個大毒梟!那是我家緬甸一個店奠基時,坤沙去剪彩。”

“我在緬甸是說緬甸語的,到了這兒才學說漢語。”這句話黃總強調了好幾遍。

看著交談得差不多了,黃總一招手,一旁的小姐連忙上前遞給每人一張名片。

“這是我的名片,大家拿著它在我們珠寶城買什麼珠寶都是一折優惠,我就不掙老鄉的錢了!”

既然老鄉已經照顧到家了,大家都不好再講價,滿懷著喜悅和感激,湧進了珠寶大廳。

交易大廳寬敞氣派,人頭攢動。

我們幾個男同事因為常出來旅遊,購物熱情已經不再高漲,加上又對珠寶不感興趣,便在裏麵閑逛。

“這次出來運氣實在太好了,沒想到老鄉在這裏當總經理。”旁邊幾個人的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你們是哪兒的?”我們以為又遇到了濰坊老鄉。

“我們是河北的,開這個珠寶城的是我們老鄉。”

“這個總經理老家不是山東的嗎?”我們詫異了。

“他是河北的,我和他的老家還鄰村呢,不過他老家早沒人了,他父親跟李彌當兵出來的。你看,我們還有他的名片,一折優惠!”那人邊說邊向我們炫耀地亮了一下,竟然和我們的一樣。

我們幾個人交換了一下眼神,心中有些明白了。

“可是他怎麼知道濰坊有個虞河呢?”上了旅遊車後,我們仍百思不得其解。

經過反複分析,我們認為,在進房間和小姐交談時,不經意間已經被套出來自濰坊,然後小姐就出去向那個所謂的“黃總”彙報。“黃總”手頭應該有一張比較詳盡的全國地圖,然後找個地名指定為自己的老家。不過這次比較巧,一個女同事的婆家就是該村,他怕問出破綻,所以岔開了話題,並且類似的“黃總”應該不止一個。這時候,享受到一折優惠的幾個女同事已經悔青了腸子。

後來我們又經過四川、重慶等地,發現相仿的珠寶店還有不少。但這次我們一進房間,隻要小姐問我們是哪裏的,我們就說是山東,馬上再反問一句:“你們老總是不是我們的老鄉?”

“你們怎麼知道?”這回輪到小姐詫異了。

我們笑著一哄而出,不再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