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行四海 失落的周莊(1 / 1)

相信對於周莊,很多人肯定和我一樣神往:那用漿可以劃動的悠然的小舟,那讓心可以沉醉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那雨巷深處款款走出的撐著油紙傘的姑娘……陳逸飛的油畫《雙橋》,更是把周莊美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海外的華人也想去回味一下那漂在水麵上的夢幻般的故鄉。然而,我從周莊出來後,內心卻充滿深深的失落感。

我從蘇州出發,一路向東南奔去。隻見,地勢漸漸降低,兩邊荷塘片片,湖泊連綿,我知道,夢中的水鄉周莊快要到了。

路邊不斷出現的歡迎到周莊旅遊的大幅廣告牌在指示著方向。經過一座大橋的時候,導遊介紹說,周莊原來四麵環水,出入全憑小船擺渡。後來為了方便國內外的遊人,國家專門撥款修建了這座大橋。

在我的心目中,周莊應該是以水為街,以舟為車的。下了大巴,四顧茫然。放眼望去,看不到水的蹤影。街道兩邊密密麻麻布滿商鋪,車輛來往穿梭中間——眼前的場景和內陸尋常城鎮相比,似乎沒有什麼兩樣。

檢票後,穿過一座牌樓,終於看到了河道。

隻見那河是窄的,水是綠的,船是紅的,船夫的衣服是藍的。每艘船上,都擠滿了遊人,大家都伸著脖子向兩岸張望。岸上的人們,扭頭望向河裏。期間,商家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感覺隻有四個字:擁擠、嘈雜。

周莊的景點以兩廳兩橋最為有名。看過了蘇州的園林,見慣了深宅大院,在我眼裏,所謂沈廳、張廳也不過如此。而混亂的遊覽環境,更加劇了失望——幾個導遊各帶著一撥人擠在一個小廳,各自對著遊人解說,隻聽耳邊嗡嗡亂響,讓人隻覺要崩潰。另外,如果不是導遊特別提醒,可能大家都不會注意到富安橋這座其實沒有什麼特點的拱形石橋。

坐在雙橋旁邊的石凳上,望著橋上橋下攢動的人頭,我想,當年陳逸飛坐著小船來到周莊采風時,看到的應該是一個幾乎與現代世界隔絕的村落:長著幾棵草的屋頂,古舊的石橋,偶爾劃過的小船,河邊淘米的大嫂,樹下品茶的阿婆……他品讀出的是寧靜、祥和、悠然。而他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關於周莊的這一切,讓他這個僑居海外的華人重新找到了心靈的故鄉,從而創作出了那幅傳世名作。

周莊因陳逸飛的畫而聲名鵲起,仿佛一夜之間,海內外的人們紛至遝來,周莊迅速變換了容顏——通往外界的橋修上了,商店開起來了,汽車滿大街跑起來了。每年250萬人次的遊客量,8億餘元的旅遊收入,讓周莊人賺得盆滿缽滿,周莊人也終於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

部分專家對周莊的現狀憂心忡忡,他們建議拆掉周莊通往外界的橋梁,恢複擺渡進莊的方式,限製周莊的遊人量,讓這裏重新恢複最初的狀態,但是,已經感受到旅遊業帶來的豐厚利潤的周莊人當然不會答應。

於是,每天,一輛輛大巴在周莊穿梭,狹窄的街道上是緩緩移動的人流,“嚐嚐阿婆茶”“喝杯酸梅湯”“正宗萬三蹄”的叫賣聲,從早到晚,不絕於耳。周莊在拋棄過去的自己的路途上,步伐決絕。

外來的遊人想在周莊尋找那已經失去的夢境,而原本生活在周莊的人卻在向往現代化的生活。等生活在周莊的人過上現代化的生活的時候,在周莊,遊人將尋不到絲毫夢的痕跡。

好在當地的特產“萬三蹄”確實色香味俱佳,買兩隻回來,一飽口福,也算是不虛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