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牛舞的演員一專多能,既能演唱、扮演多個角色,也會打鑼鼓鈸,輪番上場。春牛舞用羅浮山本地客家話演唱,唱詞與自然腔調接近,聽眾聽得清楚。唱詞大量采用群眾所熟悉的民間語言,言語通俗,具有濃鬱的地方色彩,形象、生動、含蓄。演員的唱詞,講究抑揚頓挫,與日常生活的對話有明顯區別,多了吆喝和節奏節拍。春牛舞唱詞內容樸實,曲調深沉纏綿,客味濃鬱,朗朗上口。音樂結構一般隻分上下兩個樂句,每兩句之間加鑼鼓鈸間奏,循環反複,結構簡單。唱詞淺顯易懂,較適合群眾的欣賞習慣,觀眾往往聽得津津有味,如癡如醉。由於在民間長期傳唱,已經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曲調,俗稱春牛調。現抄錄福田鎮春牛舞一部分歌調以饗讀者。
開頭語及賀歌
鑼鼓打來喜洋洋,首先來賀你祠堂,
麻石就來從底起,青磚頂到子孫梁。
鑼鼓打來喜洋洋,今下賀喜好屋場,
到處高樓拔地起,家家住進新樓房。
鑼鼓打來喜洋洋,如今農村不同往,
水泥道路寬又長,讀書多過耕田郎。
使牛歌
銅鑼打來響赳赳,如今開始來使牛,
舞牛唔係我創造,自古傳來天下有。
銅鑼打來響赳赳,賀歌緊唱也還有,
三日六夜唱唔盡,不如快點來使牛。
春牛古子尾刁刁,今朝忘記裝牛尿,
裝得尿來又怕晏,犁田唔多又一朝。
訴苦調
肚拔餓來褲頭鬆,財主糶米涯斷腸,
一連幾日都食粥,愚話寒酸唔寒酸。
今日世界係難撈,肚拔餓到難伸腰,
全家大細都冇食,唔想辦法命都冇。
對歌調
石上定線八字開,愚有山歌迎麵來,
今擺大家柬熱鬧,開喉同愚考口才。
乜人吹簫嘟嘟嘟,奈人身帶火葫蘆,
乜人出世冇爺姐,奈人出世冇丈夫。
韓湘吹簫嘟嘟嘟,鐵拐身帶火葫蘆,
王朝出世冇爺姐,觀音出世冇丈夫。
愛情調
托張鋤頭去挪坡,坡下遇到兩嬌姨,
放下腳鋤同佢聊,盲曾聊到水過坡。
挪過坡頭去挪田,柬岩又遇兩嬌憐,
一心都想睇真的,盲曾睇真水過田。
羅浮山的舞春牛是當地的民間藝術奇葩,舞春牛寓意著人們載歌載舞慶豐年,“春牛”也為人民送去美好的祝福。每到年初一至元宵節,“春牛”都會活躍在羅浮山下的農村,那“春牛”用當地方言唱著各種內容的祝福歌謠,祝願人們家庭幸福,老少安康,五穀豐登。那一聲聲時而低沉、時而高昂的“牛歌”從一片片遼闊的田野長長地響起,回蕩在羅浮山濕潤空氣裏,灑落在農戶人家的心頭,似清風又似春雨。
(原載《羅浮》2010年第9~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