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堅守年味(2 / 2)

開飯啦。

陳夫人那不大不小的聲音,終止了這場年味的大討論。

酒宴開始了,龍門陣設在大廳和走廊裏,有好幾張桌。老陳宣布:今天的菜除味精、豉油和鹽,全都是自產的。我心想,老陳是在誇耀吧!經他介紹,我才恍然大悟,飯桌上菜色很多,琳琅滿目,紅燜豬肉、白切本地雞、清蒸桂花魚、燒鵝、釀豆腐、茨菇燜豬肉、生炒黃鱔片、水浸菜心,應有盡有。嗬,這一桌菜,還沒有品嚐,這些色澤鮮豔的顏色,已讓我們垂涎三尺了。你看,那紅紅的大蝦,似乎在預示著今年有一個紅紅火火的日子,那金黃色的臘肉和綠綠的蔥段混合在一起,真的是紅得發紫,綠得耀眼……細細數來,一共12道菜,真的是道道可口,盤盤誘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秀才強喧賓奪主,帶頭舉起酒杯表達了一番謝意後,一飲而盡,差一點把酒杯送進肚裏。午宴的戰鬥打響了,銀筷飛舞,香氣四溢,酒杯的碰擊聲,敬酒的吆喝聲,交融在一起,回蕩著。

酒過三巡,大家的話自然多了起來,學校歡快的讀書生活、人生的苦短、婚姻的趣事、張三李四的風流,等等,像打開閘門的洪水奔湧而出。最後,話題又回到了不變的年味,最後是遠在深圳工作的阿強作了總結:年味越來越濃。

無須去尋找過去的影子,無須再去回味過去的年味兒,身臨其境,眼見為實。時光荏苒,一年又一年,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已經不像少年時那樣熱切期盼過年了,在“天天過年,日日過節”的日子裏,物質的豐富和營養的過剩,消減了人們期盼幸福的耐性,淡化了人們迫切盼年的心情。但我相信,這千百年來積澱的年味一定會代代相傳,因為過年的魅力和生命力,不因時代的發展而消失,不因“洋節”的加入而褪色,不是嗎?

一副副春聯寫出了時代的春光。

一張張笑臉展出了幸福的喜悅。

一陣陣笑聲傳遞著美好的祝願。

這就是年的味兒。年味是一種凝聚,凝聚著祥和安康,凝聚著歡樂喜慶。

新年要的是熱鬧和歡快,更需要熱鬧中的和諧和歡快中的寧靜,年味變了,變淡了?變濃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年味變了,但年的根基沒變。人們在追求豐盛物品的同時,更加追求高雅的娛樂;在追逐平等公正的同時,更加堅守百善孝為先、常回家看看的中華傳統。

春節確實是個好日子。《前漢書》裏記述道:“春者,天地開辟之端,養生之道,法象所出,昏鬥指東方曰春。”春節是吉祥幸福的象征。節,多指節氣,春與節連起來,這一天就是年之首,月之首,日之首。古人又把陰曆每月初一謂之“吉”。在這樣一個好日子裏,歡欣祥瑞自然堂而皇之地無處不在。喜慶鑲嵌在習俗裏,蕩漾在每個人的臉上和心裏。

此情此景告訴我,這個經久不變的、永遠鮮活的傳統節日,是一種足以堅定自己、熏陶他人的濃鬱純正的文化,是一種世人不容輕視、不能忘記的情結,是一種民族精神的源頭、生命的根基。

春節畢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細想起來,春節並非光陰流逝所帶來的必然,而是人們本身的要求;千篇一律的日子難免會使人生厭,日複一日的奔波免不了讓人產生一種不堪重負的疲憊。如果能換一種方式來充實一下生活,找一個理由來鬆弛一下神經,讓熱熱鬧鬧的氣氛給平淡的生活營造一份別樣的滋味和美麗,豈不是更好?於是便有了春節,有了像老人一樣慈祥、滿含著溫馨和撫慰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