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如潮鋪天外,杜鵑如霞染阡陌”,“人間三月花競放,羅浮杜鵑最豔麗”。
初春,羅浮山滿山燦爛的春花要數杜鵑最為火紅豔麗,幾百裏羅浮好一派雄偉壯麗的美景!鮮豔奪目的映山紅在綠色的海洋中燃燒,在多姿多彩、爭奇鬥豔中突顯,如火如荼。啊,那是綠的海洋,花的世界,是美的勝地,精神的家園。
春路雨添花,花動山傳神。那一片片豔如朝霞、燦若火焰的杜鵑,從泉水叮咚的深邃幽穀爬到峭壁懸崖的山峰,從這座山嶺蔓延到另一座山嶺,以燎原之勢燃遍整個羅浮山脈,把春天的羅浮山裝點得紅綠相映,分外妖嬈。
駐足羅浮山腳下,仰首眺望,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山上萬綠叢中不時閃過一抹火紅,山腳、山腰“點點紅”,山穀、山頂“片片紅”的美景,讓你眼花繚亂。吹麵不寒的春風也帶來縷縷花香,讓你陶醉,讓你神魂顛倒。朋友都說,火紅是杜鵑的身影,花香是杜鵑的清香。
越往上走,花越紅,香越濃。
順著曲折盤旋的山道,漫步於花海之中,不禁心曠神怡。那山道,那溪旁,杜鵑花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粉紅的、淺紅的、紫紅的、深紅的、素白的,色彩斑斕,賞心悅目。昂揚盛開的,嬌豔欲滴;含苞待放的,嬌羞誘人。花叢中挺立著粗細參差的青鬆,雜糅著嫩綠婆娑的灌木,把花海點綴得異常美麗。
坐著纜車往上行,四周山嵐競放著一簇簇、一叢叢豔麗奪目的杜鵑花,撲麵而來。花影重疊,枝葉相交,望之若霞,層林盡染,空靈含蓄,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跳下纜車後,登上鷹嘴岩向飛雲頂眺望,青山綠樹之間雲蒸霞蔚,火紅火紅的杜鵑花,如一張張的紅地毯,從分水坳路邊一直鋪到飛雲頂。這綿延20裏的杜鵑花廊,如同彩霞繞林,恍若人間仙境。那豈不是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祥,清溪倒照映山紅,這亮麗的生態景觀讓春遊的客人流連忘返。
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在雲霧的滋潤下,在陽光的照耀下,迎風玉立,燦爛如錦,在萬綠叢中顯得分外妖嬈。那淡藕的紫紅是春天的繽紛,仿佛來自東方的紫氣,祥瑞降臨;那純潔的素白是天上的白雲,好像皓潔的哈達,歡樂吉祥。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又仿佛各色佳人,有的殷紅欲燃,有的淡雅幽情,有的丹唇皓齒,有的芬芳醉人,可謂風姿紛呈,姿態萬千。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是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難怪白居易把杜鵑比作西施一般美麗。
有詩雲:浮山頂上花萬千,一峰花獨多杜鵑。山頂,人如潮,花如海。凝神撫花者,舉機拍照者,與花合影者,歡聲笑語,比比皆是。讚歎者心花怒放,驚詫者肆意嚷鬧,沉思者微笑頷首。神情百態,見怪不怪。聽口音,看服飾,有本地遊人,也有外地遊客。無論相識與否,共同玩賞,相互讚歎,其樂融融。
“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萬枝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麵對如此景觀,借用唐代詩人白居易之詩來盛讚羅浮杜鵑之美不足為過了。是的,羅浮杜鵑花分外妖嬈,那婀娜多姿的枝葉,是那麼嬌羞靦腆;那嬌嫩雅致的花瓣,是那麼熱情奔放;那沁人心脾的清香,是那麼醉人心扉。杜鵑花,風情萬種,花美而不俗,花豔而不妖,花清而不濁。因而,奇秀無比,“花中西施”之美稱,當之無愧,在羅浮山被譽為花中之王,也是很自然的了。
我徜徉在山坳裏,站在春風蕩漾的花海中盡情享受。那粉紅色,那金黃色……包裹著羅浮山。她是大自然的傑作,是渾然天成的油畫,是如詩如夢的人間仙境。彩蝶在花叢飛舞,遊客在花間嬉戲,情侶在花下私語,激情在花中燃燒,豪情在花裏奔放,她的片片明豔,她的絲絲清香,令人心曠神怡,讓人久久遐想……
凡到羅浮山必觀“海”,觀“海”者,都若有所思。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因為懂得,所以互愛;因為理解,所以欣悅;因為煩囂,所以登山觀海。人與大自然之間,其實無須彼此擁有,無須彼此相知。你可以帶著太多太多的焦慮、浮躁、鬱悶,到大山去,到羅浮山去,在險絕的棧道上健行,在晃動的索橋上探步,在陡峭的石級上攀登,在清涼的石凳上休憩,在險峻的山峰上眺望。舉目所見,那是雲海,林海,花海;側而聽聞,那是空山人語,深澗鳥鳴。
此時,你懂得,雲是羅浮山的霓裳,林是羅浮山的桂冠,花是羅浮山的羽衣。她們與日月星同行,與天地人同在,永遠是那麼飄飄然、翩翩然、欣欣然。
此時,你不知身處何地,身在何世,身為何人。
此時,你必定會實情真露,全盤傾瀉,吐故納新,提神醒腦,陶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