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奇效良方》
調經飲
(組成)當歸9克 牛膝 山楂 香附各6克 青皮 茯苓各4.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氣活血,調經止痛。
(主治)氣滯血瘀之痛經。
(來源)《筆花醫鏡》
琥珀敢
(組成)莪術3克 烏藥當歸各12克
(用法)為末。每服9克,溫酒下。
(功效)行氣活血止痛。
(主治)氣滯血瘀之痛經。
(來源)《婦科約囊萬金方》
痛經方
(組成)新胭脂
(製法)泡濃汁去渣,拌蕎麥麵為丸。
(用法)服之數次即愈。
(功效)活血通經。
(主治)氣滯血疲之痛經。
(來源)《百試百驗神效奇方》
八珍湯
(組成)人參6克 白術9克 茯苓12克 甘草6克 熟地12克 白芍9克 當歸12克 川芎6克
(用法)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功效)益氣養血調經。
(主治)氣血虛弱之痛經。
(來源)《證治準繩》
大溫經湯
(組成)人參6克 吳萸3克 麥冬9克 製半夏6克 生薑6克 阿膠12克 白芍9克 甘草6克 當歸9克 川芎6克 丹皮9克 桂枝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溫經散寒,益氣活血止痛。
(主治)陽虛內寒之痛經。
(說明)本方古人譽為婦科調經之祖方。凡寒凝瘀阻兼氣血耗傷之閉經、痛經、不孕、月經不調等屬虛實夾雜、寒熱交錯者皆可加減運用。痛經患者平時可用原方,經前、經期可於原方中去半夏、麥冬、阿膠,加香附6克 、玄胡索6克 、雞血藤12克。若無寒、瘀之象,虛實夾雜之證,則不宜服用本方。
(來源)《金匱要略》
痛經神方
(組成)人參黃芪當歸白術各30克 肉桂3克 附子(炮)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氣養血,溫陽止痛。
(主治)陽虛內寒之痛經。
(說明)服至20~30劑當愈。
(來源)《華佗神方》
除痛散
(組成)蓬術(炮)30克 當歸 玄胡 索五 靈脂 肉桂 良薑(炒)蒲黃(微炒)各30克 沒藥15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溫酒調下。
(功效)散寒化疲止痛。
(主治)寒凝血瘀之痛經。
(來源)《產寶百問》
吳茱萸湯
(組成)吳萸3克 細辛3克 肉桂3克 槁木3克 麥冬9克 丹皮9克 製半夏6克 當歸9克 木香6克 生薑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散寒溫經除濕。
(主治)寒濕凝滯之痛經。
(說明)無風、無濕之證,不宜服用本方。
(來源)《證治準繩》
三黃三白湯
(組成)黃連3克 黃柏6克 白術9克 白芍9克 白石脂15克 側柏葉12克 椿根皮12克 香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化濕止痛。
(主治)濕熱下注之痛經。
(來源)《婦科玉尺》
調肝湯
(組成)山藥15克 (炒)阿膠9克 (白麵炒)當歸9克 (酒洗》白芍9克 (酒炒)山茱萸9克 (蒸熟)巴戟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