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張小閑突然間心血來潮,硬生生的打斷了修煉,從入定中醒來,而修為也停留在大羅金仙初期;經過混沌神雷的錘煉,張小閑的元神已經到大羅金仙頂峰的修為,然其心境卻稍顯不足,五百年來,他不停的運轉混元乾坤訣,汲取了龐大的仙元力,從地仙境界無障礙的跨越真仙、金仙、太乙金仙三個大等級,達到了大羅金仙初期。即使沒有天機警示,張小閑也會因心境不足而從入定中醒來。隨後的時間裏,張小閑將紫霄浮塵、八寶如意袋進行了初步煉化,而神秘的混元蒲團卻因為自身修為不足無法煉化,依然暗淡無光。
如此,在昆侖山巔又待了半年光景,張小閑便踏上了五彩祥雲,向周國都洛邑飛去。入得洛邑後,向百姓問明周朝藏室方位後,張小閑便在其旁擺一蒲團,手持浮塵端坐其上,號曰“天閑散人”,旁有一聯寫到“批陰陽斷五行,看掌中日月;測過去勘未來,拿袖裏乾坤。”
此後十數日,張小閑每天除了打坐修煉,便是同周邊商販閑聊,生意卻從未有過。眾人勸其另謀他處,張小閑卻道“今聖人到此,我若離去,豈不白白浪費了這十數日的功夫。”
眾人說話間,卻見一形容怪異的少年向守藏室走來。張小閑卻忽地站起,走上前去,稽首道“弟子張小閑,拜見太上太師伯祖”。卻見這白發白眉的少年急忙道,“小子年幼無知,怎當得先生大禮?”
“天機不可泄露耳!等太師伯祖重返三十三天便可知曉。當下,弟子願隨侍太師伯祖左右,請祖師收留!”
此後,張小閑便隨老子一起閱覽群書,遊遍諸國。時光荏苒,一甲子過去了,隻見這日,旭日初升,霞光飛騰、紫氣縈繞,張小閑知道那個日子終於到了。沉下心來,張小閑坐於一茅廬下,靜等時機的降臨。
“張小閑,汝護我六十餘載,助我恢複神識,我心甚安。今至函穀關下,我也即將離去,若有疑問,當速速問來,隻是我乃一分身,本尊仍不得自由,些許事情也不便細說,將來可到兜率宮尋我!”話語剛落,廬門打開,從中走出一白發白眉老人,頭頂三花,紫氣環繞,正是老子。
“太師伯祖,當年之事為何鬧到如此?小子愚鈍,為何聖人也遭此厄?”
“當年,道祖傳道洪荒,我等皆以弟子禮禮之,後我等六人有幸入得道祖門下,經龍漢大劫,我等六人皆成聖,隨即道祖合道,這些你應知道。豈不知,道祖合道前,於分寶崖分發眾寶。自古寶物有緣者得之,我們都有所得,隻是最後道祖卻將自己的混元蒲團交予你太師祖,卻激起了你原始太師伯祖的妒忌之心。其實,當時如道祖講明原由,我等豈會自相爭鬥,卻便宜了他人。”唉……
“那當時道祖為何不講明呢”?
“道祖怎麼不想說?可當時情形險惡,道祖為護我等不得已掀起封神大戰,讓我等假戲真做,以劫難來護住我等性命。其實合道之時,道祖便為妖人所乘,受了重傷,後又推演天機,知道我等劫難,才布下此計,教我等逃脫,而他卻被天道所噬,從此無情無仁!”。
“道祖已是天道聖人,怎會遭奸人所害”?
“此人乃道祖昔日對頭,本以為他已經消亡,不知怎的竟成就了聖人之位。是以自老師走後,我等皆被其所製,不能以本尊行走,尤其是你太師祖,行事太像道祖,更被囚禁鎮壓。然大道五十、天演四九,我等皆有一線生機。故你一降於碧遊宮,便立即將你送走,並暗傳道於你。日後,我等能否逃脫皆靠你了。”,老子長歎曰。“如今,我這一分身的恢複,必將引來那人,現在我將化胡而去,你可繼續隱於世間,看人間疾苦,向其他先秦六聖學習,也好集百家之力,挽救天下”。
向西拜別後,張小閑便尋那先秦六聖而去。其六聖分別為:孔聖、孟聖、莊聖、荀聖、韓非、墨聖。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後裔。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於宋。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孔子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其中有很多皆為各國高官棟梁。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