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子通焦躁道:“郭子儀縱有通天徹地之術,我也定要奪回函穀關,莫非讓我等困守絕地不成?”
“函穀關一定要奪回來,否則咱們真就陷入絕地了。但是關要奪,當不能上。大將軍仍舊坐鎮靈寶,奪關的事就交於卑職去辦。”張守躬此時感到事態嚴重,對於郭子儀的用兵他還是有些了解的,便主動請纓,自己親自去奪關。
韓子通以為張守躬擔心他的本事,便有些惱怒地道:“郭子儀也無三頭六臂,你難道信不過本將軍的本事?你能奪回函穀關,難道本將軍就不行?”
張守躬知道他會錯了自己的意思,便道:“大將軍說哪裏話,事情已經到了緊要關頭,你我二人應同舟共濟,共同對付敵人。卑職以前和郭子儀共事多年,深知郭子儀的用兵之道。他占據函穀關,引誘我軍去爭奪,他卻在關下兩邊山中設伏,用伏兵聚殲我軍。卑職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去攻關,卻去偷襲他的伏兵。伏兵破,則我軍無後顧之憂,然後再去全力奪關,則事成矣!”
韓子通恍然大悟,喜道:“原來如此,張將軍真是料事如神啊!好,就有老弟來建此奇功。帶上你的兩萬人馬,我另派周豹、柴勇、秦橫各統兵三千與將軍同去奪關。祝老弟馬到成功!”
張守躬帶了兩萬多人馬急速向函穀關趕去,一路行軍,心裏謀算已定。
行至一道大坡下停住,命人叫來向導詢問:“此處是何地名?”向導道:“啟稟張將軍,此處名叫‘落馬坡’,離函穀關不遠了。”張守躬一聽,心中升起一種不祥的感覺。
他命人馬停下來,喚來柴勇、秦橫二將吩咐道:“我派周豹正麵與敵軍佯與對陣,吸引唐軍。你二人各帶本部兵馬悄悄摸向兩邊山後,將唐軍的伏兵殺散。得手後,即派人向我稟報,我這裏大軍便可趁勢奪取函穀關。然後你二人帶得勝兵馬走黑虎峽,抄小路繞到關後,從兩麵夾擊敵人,函穀關必為我得。今日天色已晚,命大軍休息,明早寅時,你二人便可分頭行事。”二人應道:“謹遵均命!”
第二天拂曉,柴勇帶著三千人馬悄悄向左邊山後摸去,晨風中遠遠看到樹叢中有縷縷炊煙飄起。柴勇帶著人馬發一聲喊,一起向冒煙處殺去,對麵卻不見一點動靜。忽聽得一聲響亮,柴勇及衝在前麵的軍卒紛紛落入陷坑。
後邊的人馬止不住腳步,一起跟著掉了下去。樹叢中躍出無數人馬,將不及落入陷坑的叛軍士兵全部擒獲。又用撓鉤從坑裏麵鉤上來柴勇等人,一起捆住帶走,三千人馬無一走脫。
卻說秦橫起了個大早,帶著部下向右邊的山溝殺去。走了約一個時辰,天已大亮,遠遠看見前麵有人影晃動,便下令快追。他帶著人馬順著山溝猛追了一陣,卻是什麼也沒逮著,自己反倒辨不清方向了。他下令停止追擊,原路返回。就在此時,一個士兵跑來向他稟報:“秦將軍不好了,咱們後邊的退路已被樹枝石頭塞斷,怎麼辦?”秦橫吃了一驚,心想不好,中計了。他下令統統下馬,徒步爬上山頭,逃命要緊!
就在此時,猛聽得一聲炮響,兩邊山頭上站滿了無數人馬,引弓搭箭地指向了山溝裏的叛軍。一將大聲喊道:“叛軍的將士們聽著,你們已經中計了,前後無路可逃,快快放下兵器投降,如若不然,本將軍一聲令下,你們便會亂箭穿身。”
叛軍的將士們全都嚇傻了,紛紛扔下手中的兵刃,聽天由命。秦橫大吼一聲,他甩掉了身上的盔甲,口中銜著一把單刀,手腳並用,飛快地向山頭上爬來。站在山頭上等候的正是郭家軍的老五郭晤,他見秦橫桀驁不馴,孤身一人殺上山來,便從一個士兵的手裏接過弓箭,彎弓搭箭射向秦橫。秦橫聽得弓弦聲響,忙貼身躲在一塊石頭後麵,利箭擦著他的脊背飛過。他躍起身來,不顧一切地繼續向上攀登。郭晤又搭上一支箭,看得秦橫親切,右手一鬆,利箭射中秦橫的頭頂,屍身頓時滾落山下。
張守躬帶著大隊人馬離開落馬坡,前去挑戰。他們順著大路前行,路上沒遇到一個敵兵。張守躬心裏犯了嘀咕,他停下來,叫來周豹吩咐道:“周將軍帶三千人馬前去挑戰,且不要急於攻關,待秦橫他們到了關後,你方可動手。我帶大隊人馬停在這裏,防止郭子儀斷了咱們的後路。記住,你一旦發現情況不妙,帶著人馬火速退回這裏。”周豹應了一聲,點起三千兵馬直向關下殺去。
這正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損兵折將有何益?
莫若棄弓歸大唐,遲早還走這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