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理財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門長期的學問。理財最重要的一點是需持之以恒。隻有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才可以將自己的錢財打理得井井有條。
1.把記賬看做化妝一樣重要
很多女人說自己沒有數字概念,對理財一竅不通。實際上,理財並不是男人的專利,對女人來說,記賬應該和化妝、卸妝一樣重要。
掌握理財竅門就是每天晚上都將自己一天的花費列一個表格,哪怕隻是一兩塊錢也要列出來,隻有這樣,你才能確切地知道自己的錢跑到了哪裏。同時,也培養了你對數字的敏感。
2.多用現金
對很多購物興趣比較大的女人來說,多用現金無疑是一個節流的好方法。用現金比較麻煩,有時候,如果你身邊沒有現金,你不會為了買一些可有可無的東西而跑一趟銀行,而用卡的話,你可能很難控製你的欲望。
此外,用現金也能讓你真切地體會到你花了多少張人民幣去購物。
3.1000元不嫌多,1元錢不嫌少
生活理財起初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強迫自己每天存一筆錢到存錢筒裏,而這個存錢筒最好是透明的,並每天記錄下來。透明的存錢筒是為了讓你隨時查閱理財的成效,記錄是讓你養成記賬的習慣。當你每日的儲蓄隨著時間的累積,達到一定數量後再轉存到存款簿裏,如此日積月累,就可以逐漸養成存錢理財的習慣。
4.設定理財目標
女人理財容易陷入盲目,缺乏長期的或階段性的目標。可檢視一下,你有配合你個人人生的階段目標嗎?沒有的話,請仔細考慮,設定你的理財目標和擬訂達到目標的步驟。
理財目標最好是以數字衡量,計算你自己每月可存下多少錢、要選擇投資回報率是多少的投資工具和預計多少時間可以達到目標。因此,建議你第一個目標最好不要定得太高,所要達到的時間在2~3年為宜。
5.參加論壇、互助社團
理財確實有很多技巧,如果詳細說起來,可能會沒完沒了,即使這樣,還很可能會掛一漏萬。所以,參加一些專門的理財論壇、互助組織,能及時對你的各種具體問題提供幫助。理財之餘,還能找到誌同道合的朋友。
6.開闊視野,學習別人經驗
理財之所以複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個社會化的大問題,所以,如果你對這個社會了解很少,可能就很難明白其中的奧妙。對於理財中開源的一個重要手段——投資而言,對社會了解不夠,就很難作出正確的投資選擇。
利用空閑時間,多上網查閱新聞,多看書報雜誌補充新知識,是了解社會、開闊視野的重要手段。
5.7建立正確的理財觀
“理財”的本質,在於善用手中一切可運用資金,照顧人生各階段需求。最優質的理財手法,就是在身後能花完每一分錢。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也許太過嚴苛,因此隻要能活用手邊資金、正確投資並平均分攤風險,就是好的理財觀念。
1.建立有得必有失的觀念
沒有任何一項投資保證穩賺不賠、獲利滿檔,隻要是投資,勢必牽涉到風險,但若因噎廢食,拒絕新嚐試,將永遠與財富無緣。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在於用達觀的心態勇於接受結果,並麵對風險與困境,而不是想要一步登天。
2.膽大心細,勇於嚐試
細心謹慎是多數女性的特質,卻也成為女性投資理財的最大阻礙。對金融市場不熟悉、無理財概念、無法掌握瞬息萬變的局勢,都是女性不敢放手一搏的借口。踏出投資理財第一步,不是投機,也不是短期獲取暴利,而是在男女信息對等的時代,女性要出人頭地,有獨立的經濟能力,甚至是預作無慮晚年生活的準備。學習投資理財,絕對是新時代女性的必要功課。
3.尊重專業,信賴專業
往年股市熱滾滾時,證券營業部擠滿菜籃一族,你一言我一語之下,三姑六婆全將血汗錢壓寶,待血本無歸後才知悔不當初。若你是忙碌的職業婦女,或是對財經一知半解的家庭主婦,甚至是現在就急著規劃未來的青年學子,“相信專業”這四個字,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減少許多冤枉路。
4.避免“坐這山望那山”
擬定投資理財策略就像下象棋,開戰鼓聲響起前,仔細規劃步驟與策略,下定離手就不後悔,步步朝計劃前進。短線操作、心猿意馬的最後下場,往往就是陰溝裏翻船。
5.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最好的投資理財觀念,在於確保現階段生活無慮後,再將手中閑錢進行規劃,以求更佳的生活品質。“資產配置”的功力不容忽視,想要投資,請先想想遭遇風險或虧損時,有多少應變能耐與承受能力,不要被利益蒙蔽。
6.敗中求勝,記取前車之鑒
人生在世,難免遭遇許多挫折,失敗了,就當作繳了一筆昂貴的學費,日後會發現,這些付出絕對物超所值。
5.8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如何致富,使手中的錢既保值又增值,這是個人理財最為關注的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首先就是選擇好恰當的理財方式,而目前個人理財的方式主要有:儲蓄、有價證券、保險、收藏、外彙、房地產以及投資求學,等等。麵對如此眾多的理財方式,又不時看到或聽到別人因進行某種投資而發家致富了,許多人也想躍躍欲試,殊不知家庭條件不同,理財方式也應不同,關鍵在於選擇適合你的理財方式。
1.職業決定你的理財經
有人說,個人投資理財首要是時間的投入,即如何將人生有限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以實現比較高的回報。其中,你的職業決定了你能夠用於理財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你理財的信息來源是否充分,由此也就決定了你的理財方式的取舍。例如,假定你的職業要求你經常奔波來往於各地,甚至有時十天半月都難以踏實地看一回報紙或電視,顯然你選擇涉足股市是不恰當的,盡管各大證券公司能為你提供電話委托等快捷方便的服務。你所從事的職業必然會影響到你的投資組合,對於一個從事高空作業等高風險性作業的人而言,將其收入的一部分購買保險自然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2.以收入決定你的理財力度
當家理財,當然要有財可理,對於平常家庭而言就是收入。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你的收入多少決定了你的理財力度,畢竟超過自身財力玩“空手道”式的理財方式於一般常人而言是難以成功的。所以人們才會說將收入的1/3用於消費,1/3用於儲蓄,還有1/3用於其他投資。如此,你的收入就決定了這最後1/3的數量,並進而決定了你的理財選擇。比如,同樣是將收藏作為家庭理財的主要方式,但資金量較少而選擇收藏古玩無疑會困難重重。相反,如果以較少的資金選擇投資不大、但升值潛力可觀的郵票、紀念幣等作為收藏對象,我想也許可以做到瀟灑生財,不至於因收藏而影響當前的生活。
3.年齡告訴你的理財路
年齡就是一種閱曆,是一種財富。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承擔的責任不同,需求不同,抱負不同,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有人將人生理財分為探索期、建立期、穩定期和高原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不同的理財要求和理財方式。對於現代人而言,知識是生存和發展的武器,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必須考慮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求學,以獲得更大的發展,但一般而言,年齡大的人這方麵的投資可以少些。再比如,年輕人未來的路還很長,即使失敗了還有許多機會重來,而老年人由於受身體的限製,相對而言承受風險的能力要小些,因此,年輕人就可以選擇風險較大、收益也較高的投資理財組合,而老年人一般應以安全性較大、收益相對穩定的投資理財組合為佳。
4.性格決定你的理財方式
人的個性決定其興趣愛好以及知識麵,也決定其是保守型的,還是開朗型的;是穩健型的,還是冒險型的。而個人理財的方式眾多,各有各的優缺點。比如,儲蓄的特點就在於是一種較傳統的理財方式,而國債卻是最為穩妥的理財方式,股票的魅力就在於其風險與機遇並存,投資房地產卻以其保值性及增值性而誘人,至於保險則以將來受益而吸引民眾,等等。其中的任何一種理財方式都不可能讓所有的人在各方麵都得到滿足,於是,隻能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如果你是屬於冒險型的,有足夠的心理能力去承受股市漲落而帶來的忽喜忽憂情緒,那麼,你就可以將你的一部分資金投資於股票,去盡情享受股海風潮給你帶來的刺激與歡快。相反,如果你自認為是屬於穩健型的,那麼,儲蓄、國債、保險以及收藏也許是你的最佳選擇。
總之,生財之道,人各有之。以你的實際選擇適合你的理財方式,相信成功終將會屬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