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汪主席閣下與我個別交談時,要求帝國再從武器裝備上支持貴國擴建十個陸軍師,我現在明確答複中國朋友,表示全力支持。”東條說,“我已與畑俊六總司令磋商好了,這批武器仍由駐華派遣軍總司令部分兩批提供給你們。”他望著汪精衛笑笑,“我們從中國戰場抽調四個師團不足九萬人,而貴國擴建十個師,正常編製是十三萬人,閣下總該放心了吧!”
“放心了,放心了!非常感謝,非常感謝!”汪精衛很激動,“貴國不是要我們輸送二十萬苦力嗎?為了盡可能地支援大東亞戰爭,我們已經為貴國準備了四十萬苦力。”他想到日本要這要那無休無止,在數字上留有餘地,“這些苦力年齡在十八歲到四十五歲之間,個個身強體健。請首相閣下通知貴國有關部門,前來吳淞口碼頭接運。”他說得很得意。
“感謝,很感謝。”東條滿意地微笑著。“我們又為皇軍準備了二十萬慰安婦,隨時可以補充給在華皇軍部隊的慰安所。”汪精衛越說情緒越高。“太好了!我們正準備給在太平洋地區作戰的部隊建立慰安所呢!”東條高興地抹抹嘴上的仁丹胡。
“考慮到貴國的糧食比較困難,軍用布和生活用布也比較短缺,我們為貴國準備好了兩百萬斤糧食,染一染就可以做軍裝用的白布四萬匹,其他布二十萬匹。”汪精衛大方地笑笑,“這些糧食和布匹都無償支援貴國。”
“好,好,真是求之不得,非常感謝!”東條臉上掠過一絲激動。
汪精衛見東條正在興頭上,就提出組織二十萬兵力的兩支遠征軍,開赴太平洋地區直接參戰的要求,他說:“美英和蔣介石已這樣做了,我們應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知尊意如何?首相閣下!”
陳公博緊接著說:“我們一定挑選具有武士道精神而又戰鬥力強的部隊參加遠征軍。”
“前年九月的第二次長沙戰役,我們派了一個軍直接參戰,他們打得非常勇敢,至死沒有一個投降的,像皇軍那樣剖腹自盡了。”周佛海趕緊補充一句。
“這是事實。”畑俊六予以證實,“不過,那次參戰的和平軍都穿上皇軍軍裝,佩戴皇軍符號。”
汪精衛見畑俊六話裏有話,忙說:“那就不叫遠征軍,就以皇軍的麵貌出現參戰,因為我們的和平軍官兵十分珍惜皇軍的聲譽呢!”
東條靜靜地聽著,默默地沉思著。盡管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幾遭慘敗,但他仍然不服輸,堅信日軍的寧死不屈,堅信自己能夠挽回敗局。如果讓二十萬和平軍直接參戰,即使以日軍的麵貌出現,勢必影響日軍官兵的情緒和士氣。
從戰略考慮,保持旺盛的士氣是勝利的主要因素。還有,如果南京政府直接參戰,那就等於與日本政府處於平等的地位,不論日本朝野和裕仁天皇,都是不能容忍的。
“帝國非常理解,也非常感謝貴國政府的一片真心實意。”東條用漂亮的言詞掩飾其本意,“但是,皇軍在大東亞戰場上,還沒有到了一敗塗地非貴國政府直接出兵不可的地步!”他顯得十分真誠,“再說,大東亞戰爭就包括中國戰場,和平軍與在華派遣軍一道,狠狠打擊重慶軍隊和共黨軍隊,不斷鞏固和擴大皇軍在華占領區,已經是直接參加了大東亞戰爭。”
島田繁太郎說:“貴國政府不斷以苦力為帝國補充兵員和工廠缺員,不斷地提供各種戰略物資,同樣是直接參戰。”他年過花甲,東京人,曾任日軍第三艦隊參謀長,第二艦隊司令官,中國方麵艦隊司令官,前年五月被提升為海軍大將。
在座的幾個中國人雖然不那麼愉快,但都用滿麵笑容掩飾著。汪精衛說:“首相閣下的話,使敝國政府進一步明確了在大東亞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和神聖職責。”
“中國戰場是大東亞戰爭的一部分,首相閣下理所當然是大東亞戰爭的統帥,我們一定絕對服從統帥的指揮。”陳公博說。東條用微笑接受陳公博的奉承。隨即他肅然問道:“華中地區的清鄉工作進行得怎樣了?”
汪精衛告訴東條,第三批清鄉已遍及南京、上海、江蘇、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等省市的所有淪陷區,兩年來,共破獲新四軍的地下交通站三百五十二個,處決秘密交通員四百五十八人,處決新四軍遊擊隊員的親屬兩萬三千四百八十六人,然後說:“清鄉工作將長期進行下去,直至華中區的共黨組織和他們的根據地被徹底摧垮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