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能控製自然,製造器具呢?人控製自然這個觀念,無論東方的聖人賢人,西方的聖人賢人,都是同樣有的。我現在提出我們古人的幾句話,使大家知道工程師的哲學,並不是完全外來的洋貨。我常常喜歡把《易經·係辭》裏麵幾句話翻成外國文給外國人看。這幾句話是:“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製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看見一個意思,叫做象;把這個意象變成一種東西——形,叫做器;大規模的製造出來,叫做法;老百姓用工程師製造出來的這些器具,都說好呀!好呀!但是不曉得這器具是從一種意象來的,所以看見工程師便叫做神。
希臘神話,說火是從天上偷來的;中國曆史上發明火的燧人氏被稱為古帝之一——神。火,是一個大發明。發明火的人,是一個大工程師。我剛才所舉《易經·係辭》,從一個觀念——意象——造成器具,這個意思,是了不得的。人類曆史上所謂文化的進步,完全在製造器具的進步。文化的時代,是照工程師的成績劃分的。人類第一發明是火;大體說來,火的發現是文化的開始。下去為石器時代。無論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都是人類用智慧把石頭造成功器具的時候。再下去為青銅器時代。用銅製造器具,這是工程師最大的貢獻。再下去為鐵的時代。這是一個大的革命。後來把鐵煉成鋼。再下去發明蒸汽機,為蒸汽機時代。再下去運用電力,為電力的時代;現在為原子能時代:這都是製器的大進步。每一個大時代,都隻是製器的原料與動力的大革命。從發明火以後,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電力時代、原子能時代;這些文化的階段,都是依工程師所創造劃分的。
這種理想,中國曆史上早就有了的。工學院水工試驗室要我寫字,我寫了兩句話。這兩句話,是《荀子·天論》篇裏麵的。《荀子·天論》篇,是中國古代了不得的哲學,也就是西方柏格生征服自然,以為人用的思想。《荀子·天論》篇說:“從天而頌之,孰與製天命而用之?大天而思之,孰與物蓄而製裁之?”這個文字,依照清代學者校勘,稍須改動。但意思沒有改動。“從天而頌之”,是說服從自然。“從天而頌之,孰與製天命而用之?”兩句話聯起來說,意思是:跟著自然走而歌頌,不如控製自然來用。“大天而思之”,是問自然是怎樣來的。“大天而思之,孰與物蓄而製裁之?”是說:問自然從那裏來的,不如把自然看成一種東西,養它、製裁它。把自然控製來用,中國思想史上隻有荀子才說得這樣徹底。從這兩句話,也可以看出中國在兩千二三百年前,就有控製天命——古人所謂天命,就是自然——把天命看作一種東西來用的思想。
“窮理致知”四個字,是代表七八百年前——十一世紀到十二世紀——宋朝的思想的。宋代程子、朱子提倡格物——窮理——的哲學。什麼叫做“格物”呢?這有七十幾種說法。今天我們不去研究這些說法。照程子、朱子的解釋,“格物”是“即物而窮其理。……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這樣的格物致知,可以擴大人的智識。程子說:“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習而久之,自然貫通。”有人以範圍問他;他說:“上自天地之高大,下至一草一木,都要格的。”這個範圍,就是科學的範圍,工程師的範圍。
兩千二三百年前,荀子就有“製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七八百年前,程子、朱子就有格物——窮理——的哲學。這是科學的哲學,可算是工程師的哲學。我們老祖宗有這樣好的思想、哲學,為什麼不能作到科學工業的文化呢?簡單一句話,我們不幸得很,二千五百年以前的時候,已經走上了自然主義的哲學一條路了。像《老子》、《莊子》,以及更後的《淮南子》,都是代表自然主義思想的。這種自然主義的哲學發達的太早,而自然科學與工業發達的太遲:這是中國思想史的大缺點。
剛才講的,人是用智慧製造器具的動物。這樣,人就要天天同自然界接觸,天天動手動腳的,抓住實物,把實物來玩,或者打碎它、煮它、燒它。玩來玩去,就可以發現新的東西,走上科學工業的一條路。比方“豆腐”,就是把豆子磨細,用其他的東西來點、來試驗;一次、二次,……經過許多次的試驗,結果點成漿,做成功豆腐;做成功豆腐還不夠,還要作豆腐幹,豆腐乳。豆腐的做成,很顯然的,是與自然界接觸,動手、動腳、多方試驗的結果,不是對自然界看看,想想,或作一首詩恭維自然界就行了的。
頂好一個例子,是格物哲學到了明朝的一個故事。明朝有一位大哲學家王陽明,他說,“照程子、朱子的說法,要做聖人,要‘即物而窮其理’。‘即物窮理’,你們沒有試驗過,我王陽明試驗過了。”有一天,他同一位姓錢的朋友研究格物,並由錢先生動手格竹子;拿一個凳子坐在竹子旁邊望,望了三天三夜,格不出來,病了。王陽明說:“你不夠做聖人,我來格。”也端把椅子對著竹子望;望了一天一夜,兩天兩夜,……到了七天七夜,王陽明也格不出來,病了。於是王陽明說:“我們不配作聖人;不能格物。”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傳統的不動手動腳,拿天然實物來玩的習慣。今天工學院植物係的學生格竹子,是要把竹子劈開,用顯微鏡來細細的看,再加上顏色的水,作各種的試驗,然後就可以判定竹子在工業上的地位。為什麼王陽明格不出來,今天的工程師可以格出來?因王陽明沒有動手動腳作器具的習慣,今天的工程師有動手動腳作器具的習慣。荀子“製天命而用之”的哲學,終敵不過老子、莊子“錯(措)人而思天”的哲學。故程、朱的格物窮理的思想,終不能應用到自然界的實物上去,至多隻能在“讀書”上(文史的研究上)發生了一點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