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我們要我們的自由(2)(2 / 3)

我當時看了就覺得這是很武斷的態度。現在在四十多年之後,我還忘不了獨秀這一句話,我還覺得這種“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的態度是很不容忍的態度,是最容易引起別人的惡感,是最容易引起反對的。

我曾說過,我應該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我現在常常想,我們還得戒律自己:我們著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的見解的度量。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我們受過實驗主義的訓練的人,本來就不承認有“絕對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

自由主義在中國

我離開學校卅一年來,從沒有在任何地方公開講演過什麼主義,也從不研究什麼主義,一向都是找現實急需解決的問題,去努力研究解決的方案。如當年所以竭力提倡白話文,便是一例。今天為什麼要講自由主義?實因有其時代的需要。這和還沒有獲得真正民主就侈談新民主主義的,迥然不同。所謂自由就是不受外力的無理約束,不做傀儡,一切動作、思想、信仰,都由於自己作主,也就是西洋人所指解放的意思。所謂自由主義,就是人類曆史上爭取自由、愛護自由、擴大自由、發展自由的大運動。因為人類生活上有很多束縛,所以不得不爭取解放。最初,僅限於宗教方麵的爭取,然後才進而達到生活、命運、政治思想等方麵。中國講自由,曆史很久,遠在二千五百年前的老子,就開辟了自由主義風氣之路。世界上也隻有希臘和中國,具有自由主義的思想最早。中國的民族英雄,不在馬上,也不在刀槍之下,而是一位教書匠孔子。因為他不僅是中國第一位平民教育家,並且是提倡自由主義的先鋒。他的有教無類一語就是啟發中國自由主義思想之路的確證。王充的《論衡》一出,也是世界上爭取自由最早的珍籍。中國在秦以前,自由思想很風行,秦統一六國以後,情勢大變,以致近二千五百年以來的宗教史,思想史,便完全在為愛護自由而爭,不知出現多少為自由而奮鬥的誌士。要想社會以及宗教的學術有進步,也的確非自由不可。一個自由主義者,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國曆代自由最大的失敗,就是隻注意思想言論學術的自由,忽略了政治的自由。所謂政治自由,就是要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否則一切基本自由都是空的。能實現才能取得保障。民主政治能有今日的成功,卻不能不歸功於安格魯撒克遜民族。自從他們先後發明了代議製,成文憲法,和無記名投票,一切自由才能漸獲保障。自由主義,貴在容忍,要承認別人有自由,更要承認有反對黨。民主政治最寶貴的就是政府能在製度上承認反對黨的存在。二次大戰中的邱吉爾,不能不說沒有豐功偉績,結果二千二百萬選民沒有繼續投他的票,邱氏並沒有動刀槍來亂打,這就是所謂民主政治的可貴。民主和民主政治,不是空喊的:中國曆史上早有自由主義的傳統遺風,就是缺乏爭取政治自由的熱力。今後我們應發揚這種可貴的遺風,來擴大爭取自由、愛護自由、發展自由的運動,促進民主政治的真正實現。

(本文是1948年10月5日在武昌對公教人員的公開演講,載同年10月6日重慶《大公報》)

中國文化裏的自由傳統

各位朋友,同鄉朋友:

今天我看見這麼多朋友來聽我說話,覺得非常感動。無論什麼人,見到這麼多人的歡迎,都一定會非常感動的。我應該向諸位抱歉,我本來應該早一個月來,因為有點小病,到今天才能來;並且很抱歉這次不能去台南、台東去看看五十年前我住過的地方,隻有希望等下次來時再去。今天因為黃先生、遊先生要我事先確定一個講題:《中國文化裏的自由傳統》。這個題目也可改作《中國文化傳統的自由主義》。“自由”這個意義,這個理想,“自由”這個名詞,並不是外麵來的,不是洋貨,是中國古代就有的。

“自由”可說是一個倒轉語法,可把它倒轉回來為“由自”,就是“由於自己”,就是“由自己作主”,不受外來壓迫的意思。宋朝王安石有首白話詩:

風吹屋頂瓦,正打破我頭。

我終不恨瓦,此瓦不自由。

這可表示古代人對於自由的意義,就是“自己作主”的意思。

二千多年有記載的曆史,與三千多年所記載的曆史,對於自由這種權力,自由這種意義,也可以說明中國人對於自由的崇拜,與這種意義的推動。世界的自由主義運動也就是愛自由,爭取自由,崇拜自由。世界的曆史中,對這一運動的努力與貢獻,有早有晚,有多有少,但對此運動都有所貢獻。中國對於言論自由、宗教自由、批評政府的自由,在曆史上都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