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馬將軍“小諸葛”(1 / 3)

——白崇禧

白崇禧(1893—l966年),字健生,廣西桂林人,回族。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新桂係軍閥首領。在統一廣西、北伐以及反蔣戰爭中,白氏長期擔任前敵總指揮的角色。尤其是在北伐和抗戰時期,其擔任蔣介石的參謀總長、桂林行營主任、軍訓部部長,在戰略上多有獻策。解放戰爭時期,白崇禧任國民黨國防部長兼國防部九江指揮部主任,1948年出任“華中剿匪總司令”,晚年追隨蔣介石到台灣,擔任過偽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毛澤東說他狡猾陰險,但很看重他的軍事才幹。

【毛澤東評點白崇禧】

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白崇禧及其指導下的湖北省參議會向蔣介石提出了“和平解決”的問題,迫使蔣介石不得不在今年一月一日發布在五個條件下進行和談的聲明。蔣介石希望從白崇禧手裏奪回和平攻勢的發明權,並在新的商標下繼續其舊的統治。蔣介石於一月八日派張群到漢口去要求白崇禧的支持,同日向美英法蘇四國政府要求幹涉中國的內戰。但是這些步驟全都失敗了。

——摘自《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09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白崇禧要我們不過江,這是辦不到的。我們能用於渡江作戰的解放軍不是六十萬,而是一百萬;另外還有一百萬民兵,我們的民兵可不像國民黨的民團,我們的民兵是有戰鬥力的。等我們過了江,江南的廣大人民都擁護我們,到那時共產黨的力量就更強大了。這是白崇禧沒有估計到的吧。

——摘自《歸根——李宗仁與毛澤東周恩來握手》第292頁,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南京集團是主要內戰罪魁。李宗仁、白崇禧對內戰亦負有責任,如欲減免內戰罪責,必須對人民解放事業有具體而確定的貢獻。如李尚欲取蔣而代,白尚欲獲得美援以反對我軍,則將不能取得人民諒解,可以斷定無好結果。

——摘自《黃埔將帥》第3卷第2023頁,當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我們的政策是要爭取李宗仁、白崇禧等及上海資產階級,以打擊國民黨死硬派,便利我們向南進軍。……白崇禧的代表今日到北平,我們決定爭取李宗仁、白崇禧反對蔣黨。但尚待深入工作。

——摘自《黃埔將帥》第3卷第2025頁,當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白崇禧是很喜歡軍隊的,他的廣西部隊隻有10來萬人,數量不大,將來和談成功,一旦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建立了國防軍,我們可以請他繼續帶兵,請他指揮30萬軍隊,人盡其才,這對國家也有好處嘛。但是,白先生要我們不過江,這辦不到。我們過江以後,如果他感到孤立,可以退到長沙再看情況,又不行,他還可以退到廣西嘛。我們來個君子協定,隻要他不出擊,我們三年不進廣西,好不好?

——摘自《黃埔將帥》第3卷第2026頁,當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任潮先生並請轉致德鄰、健生先生勳鑒:

錢壽康君來,具悉貴方情形及所示協定草案,謀國偉畫,無任欽遲。目前,抗日救國大計必須進入具體實際之階段,敝方八月二十五日致中國國民黨書即提出此種實際方案,現托錢君攜呈尊覽。諸公高瞻遠矚,對此諒有同心。當前急務,在於全國範圍內停止內戰一致對日。

——摘自《毛澤東書信選集》第70頁,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白崇禧小傳】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內憂外患,戰亂連年,民不聊生。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心,奮起鬥爭。經過艱難曲折的漫長的革命道路,終於趕走了各帝國主義列強,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贏得了中華民族的新生,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在中國近現代曆史的大舞台上,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公然扮演著反革命、反人民的不光彩角色。其中,有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不但是北伐勇士、抗日名將,也是反共先鋒。他就是原國民黨桂係軍閥的統帥、陸軍一級上將,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生於廣西省桂林縣南鄉山尾村。其母馬氏共育有七男四女,相繼夭折三個男孩一個女孩。白崇禧在長成的四個男孩之中排行第三。白家祖上原本是世代書香門第,到白崇禧父親白誌書一代,始棄文從商。其父在桂林西鄉蘇橋墟開設一家名為永泰林的店子,主要經營日雜百貨,生意也還算興隆。但好景不長,白誌書因病去世後,所雇賬房先生李瑞芝盡數卷走白家財產,致使白家傾家蕩產,度日維艱。盡管如此,白崇禧的母親馬氏沒有讓兒子輟學回家,而是繼續支持他讀書。每到夜深人靜,無論白天多麼勞累,馬氏也要坐在燈下一邊做針線,一邊看著白崇禧讀書習字。

白崇禧幼時聰明好學,勤奮努力。5歲即就讀於私塾,深受先生喜愛,14歲便以優異成績考入廣西陸軍小學,入學不到三個月,因病退學。1909年,16歲的白崇禧以第二名的好成績被廣西省立初級師範錄取。不久,辛亥革命爆發。受到革命進步思想熏陶的白崇禧,跟同學們一起踴躍報名參加了廣西北伐學生敢死隊。從此,白崇禧步入其紛紜複雜的軍旅生涯。

廣西北伐學生軍是一支誌願隊伍,不拿國家餉銀。這支熱血沸騰的隊伍經湖南至湖北,一路顛簸勞累,初嚐軍旅之苦。到湖北正是隆冬天氣,經常大雪紛飛。學生們缺衣少糧,凍餓交加,但大家士氣很足。用他自己的話說:“內心興奮無比,其熱誠足以禦外迫之寒氣。”南北議和後,廣西北伐學生軍同其他省的學生軍一起奉命解散,編入南京陸軍入伍生隊。受訓半年後,又進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白崇禧通過在陸軍預備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的軍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正規學習訓練,畢業後,他已經是一位躊躇滿誌的青年軍官了。

1916年,白崇禧回到廣西,分派到陸軍第1師第3團任見習官。不久即升任至上尉連長。其間,白崇禧先後參加了廣西剿匪和禁煙運動。他看到廣西土匪肆行,民眾飽受匪患。經權衡利弊,白崇禧毅然一改廣西曆來對土匪的招撫政策為進剿政策,收效甚大。一時傳為廣西清鄉剿匪史上的佳話。1925年前後,在剿滅地方軍閥統一廣西及兩廣的統一上,白崇禧不但極力促成了黃紹哂肜鈄諶柿驕的聯合,更憑著自己的足智多謀和勇敢善戰,在討伐舊桂係軍閥沈鴻英、唐繼堯等戰役中,屢建奇功。其時,28歲的白崇禧是定桂討賊軍前敵總指揮兼參謀長,李宗仁為總指揮,黃紹呶副指揮。白崇禧治軍嚴謹,獎懲分明,並且嚴於律己,衝鋒在前,從而使他頗受部下擁戴。正是:勤軍不用憂強虜,白馬將軍一箭摧。

在他和李宗仁、黃紹呷人的治理下,廣西軍很快成長為一支刻苦耐勞、能征善戰的新桂係地方軍閥集團部隊。1924年,白崇禧加入國民黨。1926年春,兩廣統一之後,國民政府將廣西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軍。李宗仁被國民政府任命為軍長,黨代表是黃紹擼白崇禧為參謀長。白崇禧率兵打仗的才幹韜略,在北伐和抗日戰爭中得到了更為充分的體現。

麵對北方軍閥的割據態勢,1926年6月,在國共兩黨的努力下,廣州國民革命政府出師北伐。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白崇禧受蔣介石委任,辭去廣西第7軍參謀長職務,擔任國民革命軍參謀長。北伐之始,國民革命軍第2、3、4、6各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均為中共黨員。他們分別是:李富春、朱克清、廖乾吾、林伯渠。其時,周恩來、鄧演達、郭沫若也在革命軍中擔任黨代表等職務。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發布《北伐宣言》。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揭開了北伐戰爭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