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奢侈的時代,也是一個最省錢的時代”。奢侈品消費無論景氣榮枯仍然大行其道。《華爾街日報》指出:在當今全球富者愈富的趨勢下,精品與奢侈品的銷售也持續升溫;華爾街金融業者與德意誌證交所紛紛推出精品指數,指數成份股悉數為生產高檔奢侈品的知名大廠,這幾大精品指數共同透露一個現象,近年來富豪花錢毫不手軟,過去六年指數平均每年至少上漲13%;美林推出富豪生活指數(ML Life Style Index),主要成分股包括:豪華汽車品牌寶馬與保時捷、精品大廠路易威登、時尚品牌寶格麗、Coach與Burberry、珠寶銷售大廠蒂芙尼(Tiffany)、拍賣營運商蘇富比與私人銀行Julius Baer等等。
依據《便宜是好事》的作者麥可·席維斯坦(Michael J.Silverstein)對美國中階消費者調查結果發現:
1.9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至少會在1種類型的商品上設法省錢;
2.8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在至少5種類型的商品上設法省錢,購買價格較低的商品;
3.62%的受訪民眾表示,他們的錢主要花在某些特定的商品類型上,其他的能省則省。
M型消費不斷明顯地發生在我們身邊,從國內樂此不疲的各類汽車展、信息展、家具展、旅遊展,到百貨公司的銷售都是一樣,都能感受這股趨勢越來越為明顯。業者調查,總是最高價位及最低價位的商品最熱賣,而中間價位的商品總是業績不如預期,消費力的確趨向兩端發展。
意識革命、產品定位與定價策略要清楚
我必須精準地說,M型社會≠M型消費,同樣的,“財富能力≠消費能力”。未來,隻有兩種消費的大宗顧客。一種是高端消費的顧客,他們越來越大方花錢,也越來越奢華,其中當然有許多的豪門大富,但也夾雜不少的“假貴族”、“月光族”、“卡債族”與“草莓族”的顧客。若鎖定他們,你的產品或服務就必須有能力走徹底的奢華或品牌路線。而另一種當然就是低端消費的顧客,享受“天天都便宜”、“買貴退差價”的購物習性與樂趣。但我要特別一提的是,在前麵所說的“紅海”、“藍海”以外,一個全新的世界——“新藍海”,真正的藍海。它最具有威脅性與創新性的地方就是“新奢華產品”,它們能讓消費者“感覺”是上流階層,但卻享受著“似乎是偏向”下流階層一般的劃算價格(要求的性價比最高)。要能讓筆者歸類“新藍海”這樣的人,自然最偉大的能力不是快速創新能力,就是快速跟隨模仿的複製能力了。
“新藍海”——麥時尚(Mc Fashion)的營銷哲學
“麥時尚”一詞,是由英文合成詞Mc Fashion翻譯而來,前綴Mc取自快餐文化的創始者Mc Donald's(麥當勞),而Fashion當然本意為時尚與潮流。麥時尚最早由英國的《衛報》提出,它代表著一種麥當勞式的便宜、快速、時髦的大眾時尚,奉行“一流的形象、二流的產品、三流的價格”的經營哲學與定位。現在該詞用來描述低價、快速、少量多樣的時尚消費品,是時下最貼近前麵所說的“感覺是上流階層,卻享受著像是偏下流階層一般的劃算價格”的新市場定位。麥時尚的經營哲學是:時尚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滿足消費者對流行的需要、時尚並非遙不可及的高昂奢侈享受,而是大眾能輕鬆獲得的快樂。通過相對低廉的成本(其實隻是與高端相比)、迅速供應潮流的產品(雷同於高端般時尚先趨與品牌力),薄利多銷容易進入(包括實體或虛擬賣場都極力塑造消費的便利與低負擔),是麥時尚們的商業邏輯。
麥時尚的市場定位即筆者所說的新藍海,其營運模式亦極為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