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承諾(1 / 2)

“修堤壩有很多好處,其一:便是後稷兄所指的;其二:建造堤壩可以控製下遊、支流的水勢,那樣便於我們建造引入江流的河道,這一點我想兩位兄弟都明白吧,我都說過很多次了,我總結過我父親大人治水失敗的原因,隻有將水引進江流才是完全之策。”大禹又語驚四座、妙語連珠地說道。

“如此說來此方案乃上乘之策,大禹真不愧為大王千挑萬選的治水之人,明天我們去找幾艘大船,前去探究水情大家都在一起,互相之間有個照應,”伯益拍手稱讚、有的放矢地說道。

“嗯!大禹兄弟真是觀察仔細、運籌帷幄,”後稷見伯益誇獎大禹後鸚鵡學舌地說道,話語間讓人著實感覺有一絲拍馬屁之嫌。

“您倆都別這樣說了,這隻是一點臨時對策而已。估計後麵問題重重,還得要從長計議,要是你們前去岐山觀望也會想出此計,”大禹笑著說道,說完之後將茶杯遞給伯益。

“大禹兄謙虛了,”伯益笑著說道,三人哈哈大笑起來,笑完之後伯益喝著茶。

“大哥我還發現一些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大禹笑完之後,若有所思道。

“噢!快快說來,”伯益喝了幾口茶水,然後舔了一下嘴唇,平心靜氣地將茶水遞給後稷說道。

“我覺得岐山、芙山、蓉山占據著良好的、得天獨厚的地勢,如果在上麵種植莊稼怎麼樣?那樣既可解一方百姓饑餓,又可讓在上麵建造堤壩以及以後修堤壩的人在上麵直接充饑。畢竟洪水造成的大量莊稼摧毀,暫時也無計可施,更別談讓老百姓給我們糧食吃了,”大禹鎮定自若地說道。

“噢!我還還沒有想到這一點,你說的對其實到時候如果建造堤壩,大夥吃飯還得要運輸,再加上如果過多地向老百姓義捐糧食,就是造成民憤,那樣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伯益想了想從實際出發說道。

“嗯!大哥所言甚是,”大禹誇獎道,話語間夾雜著許多的欣賞、傾慕之意。

“是啊大哥,”後稷也附和道。

“大禹兄弟我可答應了老百姓,兩年之內將洪水治理好,一切全靠兄弟了,”伯益看著大禹說道,一副懇切的樣子。

“啊?兩年?”大禹回道,久久無法理解。

“是啊兩年,昨天我跟後稷微服私訪到岐山城,見老百姓怨聲載道的樣子我們心裏麵難受。然後看見一些自願組織起來的江湖義士,還稱大王派來治水的官員都屬於窩囊廢,那一刻我更加覺得身上的擔子不輕了。於是在辯駁之際,答應了他們兩年之內將洪水治好,這也是給他們希望。”伯益若有所思、有的放矢地說道。

“噢!原來如此,”大禹回道,說話間有些許恍然大悟的樣子。

“所以說大禹兄弟如此之短的治水周期迫在眉睫,隻能仰仗兄弟的治水才能,”伯益臉上露出一副焦灼、無奈的表情,在伯益的內心世界裏大禹才是自己唯一的希望。

“我大禹何德何能,讓大哥寄予如此之大的希望?”大禹表情嚴肅起來說道,大禹心想自己初來冀州,肯定是諸事不順,故不敢確定自己能否將洪水治好。

“大禹兄弟就別再謙虛了,我們都相信你,兩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們隻有拿捏好治水進度、齊心協力就一定能治好洪水。”伯益拍拍大禹的肩膀說道。

“恩謝謝大哥,我一定不負眾望,”大禹懇切地回道。

約莫到了申時,此時伯益、後稷、大禹三人還在地圖上討論治水之策,忽然一位侍衛闖進大庭做出恭敬的手勢道:“啟稟伯益大人,府邸上下都已在巍潭穀集合完畢,隨時可舉行歸鴻仙逝的葬禮”。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伯益回道,伯益不管對同僚、手下還是老百姓說話、做事都是一視同仁,從他與人談話間可以看出他的善良,正因為如此伯益一直受到人們的愛戴與敬仰。

伯益示意了一下後稷、大禹,然後兩人便隨著伯益一起來到了巍潭穀,大家看著屍體表麵上沒有說話,其實內心中都在於歸鴻聊著天,聊天之中臉上時而露出嚴肅的表情;時而哭泣。大家都站在歸鴻身邊久久難以平靜自己的內心。

大禹對歸鴻懺悔過後是一種豁達,歸鴻走向的不是地獄而是另外一種西方極樂世界,那是無數人所追求的。

一位侍衛拿著火把站在旁邊許久,就在這時有幾個人拿來幾件衣物、被褥放在歸鴻屍體身邊。

“你們這是?”後稷好奇地問道。

“這些都是歸謙生前的遺物,他們兩兄弟都仙逝了,就讓他們在極樂世界裏一起團聚吧,”大禹眼神凝重嚴肅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