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同性戀和同性依戀同性戀是指一個人在性愛、心理、情感上的興趣對象均為同性。同性戀是由德國醫生Benkert於1869年創造的。在同性戀中,女同性戀被稱作:拉拉,LES,LESBIAN;男同性戀被稱作:同誌,GAY,斷背。
同性依戀是指處於14~18周歲的青少年為了滿足自己心理上對友誼的渴求,而出現的與同性保持親密關係,過分依賴同性的心理和行為。
同性依戀與同性戀同性依戀與同性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正值青春期的女孩渴望友誼,但是出於羞怯和周圍人的壓力,她們對異性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排斥,於是把促膝長談、傾吐心中的悄悄話的對象更多的局限在同性中。所以,她們的親密朋友都是心心相印、以誠相待的同性同齡人,這是正常的現象。
由於這一時期的性生理處於發育階段,性成熟現象普遍存在,這與她們幼稚的思想意識產生矛盾。朦朦朧朧的性心理促使她們通過擁抱、親吻、玩弄外生殖器等盲目的手段體驗性感覺,自然其發泄對象多是她們親密的小夥伴。
但她們同性依戀的心理也不能完全忽視。如果女孩異常依戀同性,會產生隻有同性在一起玩耍交往才舒適協調的意識,到了和異性進一步交往的年齡時,可能由於不願意或害怕而拒絕和異性交往。此刻如果不能正確和及時對其進行引導,很可能出現拒絕、厭惡異性情緒,甚至發展成為同性戀。
麵對女孩們的同性依戀傾向,家長和老師應該鼓勵孩子與更多同學交往,不要陷入兩個人交往的小圈子;也可鼓勵她們與異性同學建立友誼,以便發展她們的性別認同感。如果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確知孩子是同性愛的性別取向,也不可硬性強迫其改變。
同性戀產生的原因同性戀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並非內心的扭曲,應尊重他們的個性化情感的發展。經過醫學專家研究,認為同性戀的形成主要是由以下三個方麵的原因:
(1)遺傳因素攜帶有同性戀遺傳基因的個體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易於發展成同性戀細胞。
(2)生物本能人類性取向是多元化的。在缺乏異性的環境中,如軍隊、監獄等,同性間的性愛是一種滿足性欲的取代行為。
(3)性激素影響在一些歐洲國家,包括英國,胎兒的大腦受何種性激素的影響,決定了個體細胞未來的性取向。如果女性胎兒沒有得到母親卵巢的雌激素影響,而是受到睾丸激素的影響,女性胎兒大腦也會雄性化;男性胎兒受到母親卵巢的雌激素影響,男性胎兒大腦就會女性化。
理性看待同性戀同性戀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很多人由於對其不了解,從而對他們產生誤解乃至憎惡情感。
現在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為,同性戀心理有其自然性,他們的心智是完全正常的,不是人們所認為的是精神病,性變態。在一個世紀以前,同性戀被認為是邪惡的,被基督教會譴責為罪惡,在英國等一些歐洲國家也視為是違法的行為。今天,同性戀、異性戀和雙性戀,被認為是同時存在的“性傾向”,而不是所謂的角色倒錯現象。
然而,同性戀的性對象悖於傳統社會形態,屬於性傾向的少數者。
所以,在社會意識有待提高和法律不健全的當今,對同性戀者的歧視與迫害也就成為必然。要消除公眾對同性戀者的歧視,主要靠普及教育,其中既要有感性的關懷,也要有理性的判斷。
網戀,鏡中花,水中月
導讀:
網戀是美麗浪漫的,網戀的誘人與虛擬,又讓留戀網絡的人多了一個致命的陷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網戀的花雖然開得豔麗,但有結果的卻很少,這也是讓身陷其中的人最痛苦的事。可人又都是有感情的動物,還是正確對待網戀,不要傷害,不要奢望,不要輕易釋放內心的情感,也許是最好的辦法。
故事:
就讀於一所專科職業院校的肖莉莉,兩年前迷上了上網。
今年寒假,肖莉莉在網上認識了一個男生,對方的甜言蜜語哄得她很開心。通過幾次視頻聊天後,對方的帥氣和幽默更令莉莉心動。於是,在網上兩人很快就開始以“老公”、“老婆”相稱。
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之後,在一個星期天,男生約肖莉莉在賓館見麵,盡管莉莉覺得有點別扭,但還是赴約了。聊了不一會兒,男生就提出和莉莉發生性關係的要求。麵對男生的突然要求,莉莉拒絕了,但在男生甜言蜜語的攻勢下,最終莉莉勉強同意了。沒想到,第二天一早醒來,男生消失了,莉莉的手機收到一條短消息。對男生還抱有幻想的莉莉,快速打開短信,短信中寫道:“我對你已經沒有感覺了,我們不合適。”
從此,莉莉再也沒能聯係上這個男生。
在傷心欲絕中,莉莉發現自己懷孕了。手足無措的她不敢告訴父母,又沒錢,隻好求助於意外懷孕熱線。
感悟:
網戀的魅力在於網絡的虛幻,而網戀的危害也恰恰在此。處於青春期的女孩由於社會經驗和閱曆的不足,天真的認為網絡是一片樂土,沉迷其中,流連忘返,最終給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朋友,切莫把網戀當真!網戀再美,也總是虛無的、縹緲的。
延伸閱讀:
青少年網戀的現狀據網上有關調查顯示,近一半的網民坦言有過網戀的經曆。而一份來自武漢市的調查表明:城市青少年是網吧的常客,其中88%是三十歲以下的青年人。這充分說明,網戀的雙方大多是年輕的“網上一族”。
目前,關於網戀的概念沒有形成定論,學者大多依據自己的理解提出各不相同的網戀界定。通常我們說的網戀是指人們通過互聯網認識,相互之間以文字、符號和語言進行感情交流,並獲得戀愛體驗的行為。
少女們網戀的心理因素(1)浪漫的誘惑情感傾訴是女孩網民的一個重要的需要。愛情是女孩們在網上的聊天中涉及最多的話題之一。在網絡裏,無論興趣愛好是什麼,她們都不會感到孤獨,總有許多人在虛擬社區裏相互交談,互相傾訴秘密。在這裏,她們可以尋找到理想的情人,也可以找到沒有缺點的戀人。這種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的純真的、柏拉圖式的愛情,滿足了她們內心深處對浪漫愛情和友情的渴求,也可以慰藉內心深處的孤寂。
(2)相互吸引的力量青少年之間存在著一種自然的相互吸引的力量,這適合於異性之間,也適合於同性之間。在互聯網上女孩們可以沒有任何的顧慮和掩飾,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擁有足夠的自信心來證明自己的資質。女孩們無拘無束、隨心所欲地訴說內心感受,釋放心情,盡情顯示個性來吸引對方的注意。
(3)尋求自我價值感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曆的增加和生活空間的擴大,女孩同別人交往的願望也就越來越強烈。由於現實生活的複雜性和女孩心理的單純性,有的女孩在交往中遭受挫折,表現出多疑、閉鎖、害羞、社交恐懼等等不同程度的交際障礙,使她們的自我價值感得不到滿足,而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為這些女孩滿足自己的價值感提供了便利。
網戀帶給女孩的不良影響(1)影響學業發展一旦陷入到網戀中,女孩往往會沉迷於網上聊天,網上戀愛中,她們會將生活中一切一切能擠出來的時間都用於上網,從而使她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自己的學業。另一方麵,相對於網戀,其他任何事情都變得毫無意義,網絡已經成為能夠代替其他一切的唯一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