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孫苗苗是家裏的老二,她有一個姐姐,在北京讀大學。
今年剛上初中的她,學習成績差,上課無精打采,經常遲到、早退,甚至曠課,每次老師留的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就是偶有完成,也是錯誤百出。拿孫苗苗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做和不做沒什麼區別,做了挨老師責備,同學嘲笑,父母諷刺;不做,這些也是自己每天都要麵對的。
在學校,由於自己成績不好,很多學習好的同學都躲著自己,每次向他們請教問題,他們都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有時佯裝不知道或沒聽見,老師每次找人在課堂上做練習,也從來不會喊自己的名字。不怎麼愛說話的她,很多時候在大家眼裏是透明的。
在家裏,父母總愛拿學習次次都是優異的姐姐和自己作比較,說自己學習不如姐姐,就連做家務也差姐姐一大截,也不知道怎麼會生下一個這樣沒出息的女兒。
孫苗苗現在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在哪裏待著,家不想回,學校不想去。
她變得越來越討厭自己,時不時自問為什麼自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做不好,同樣的事情到了自己這裏就錯誤不斷。她經常逃課,為了不讓別人討厭自己,她時常一整天都不說一句話。
感悟:
自卑感是產生自我封閉心理的根源,而且是在少女時代埋藏的禍根。它讓本應陽光普照的青春期蒙上一層揮不去的陰霾。自卑的女孩多數情況下封閉自己,不和周圍的人有過多的接觸,她們謹小慎微,不愛說話,生活在自己為自己編織的蠶繭裏,就是為了不讓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
延伸閱讀:
什麼是自卑心理自卑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能力、品質等作出偏低的評價,總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總比別人矮一截,而導致悲觀失望、喪失信心等,是一種心理上的缺陷。
在社會關係和人際交往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獨、離群、少言寡語、壓製自我,特別是在受到周圍人們的輕視、嘲笑或侮辱時,這種自卑心理會大大加強,甚至以嫉妒、暴力、欺騙、自欺欺人等畸形的方式表現出來。自卑是一種低劣的心理,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是人生道路上最大的敵人和障礙。
自卑心理的來源自卑心理主要來源於個體在麵對失敗、痛苦、悲傷等問題時,心理上產生消極和不良的自我暗示。
(1)現實交往中因情感、考試等失敗,產生消極反應。女孩在交往過程中常可能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礙,導致產生交往挫折感。如失戀,自卑的女孩在麵對愛情挫折時,不能正確認識問題所在,而是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因而灰心喪氣,導致喪失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2)生理上的缺陷和不足引起消極的自我暗示。有的女孩常因個子矮、肥胖、身體有殘疾或缺陷等故意壓製自己的才能和天性,常擔心自己的缺陷被人恥笑,因此不敢主動交往。
(3)對自我智力估計過低帶來的消極暗示。有的女孩因學習和工作成績平平,無出色表現,就懷疑自己的智力水平,甚至導致對整個自我的消極認識,於是在交往中表現拘謹,縮手縮腳。
(4)對性格評價不客觀帶來消極的自我暗示。多數自卑女孩認為自己性格怯懦、抑鬱低沉、反應遲緩,於是不敢主動結交朋友,獨來獨往。
丟棄自卑訓練法(1)行走時抬頭、挺胸,步子穩健。
懶惰的姿勢和緩慢步伐,能消磨人的積極思想;而改變走路的姿勢和速度可以改變心態。
(2)抬起雙眼,目視前方,在和別人談話時,用眼睛正視他們。
不正視別人,意味著自卑;正視別人則表露出的是誠實和自信。同時,與人講話看著別人的眼睛也是一種禮貌的表現。
(3)勇於在眾人麵前顯眼。
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試著在你乘坐地鐵或公共汽車時,在較空的車廂裏來回走走,或是當步入會場時有意從前排穿過。
(4)當眾發言。
當眾發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強自信心最有效的辦法。當眾講話,誰都會害怕,隻是程度不同而已。不要放過每次當眾發言的機會。
女孩怎樣克服自卑的心理自卑心理會導致一個人頹廢、消沉、心靈扭曲,長期被自卑感籠罩的人,不僅自己的心理活動會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會引起變化。自卑是成功道路上的敵人,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極為重要的。
(1)正確麵對失敗。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失敗、挫折時有發生,這就要求女孩對此持一種平常心,不至於失敗時找不到適當的方法排解自卑感、挫折感,而產生自卑了。
(2)增強自信心。自信心很重要。因為隻有自己相信自己,樂觀向上,對前途充滿信心,並積極進取,才是消除自卑、促進成功的最有效的方法。
(3)正確認識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不能隻看自己短處不看長處。積極的態度是揚長避短,以“長”補“短”。
(4)增加成功經驗。一個人經曆的成功越多,自信心也就越強,對自我的肯定也就越多。可見,一次又一次微小的成功,可以使自信心得到增強和升華。
(5)多向名人學習。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應多讀些有關名人成功的書籍,從中獲得克服困難的經驗,進而鼓勵自己加強自信,發揮所長。
隔壁班的那個男孩怎麼還沒經過
導讀:
“青春”,一個讓無數人產生美好聯想的時期,然而,“青春期”也是一個讓女孩困惑和思索的時期。由於身體的發育和思想的成熟,渴望接觸異性的念頭時常困擾著她們,但那些讓自己望而生畏的閑言碎語,使她們很多時候隻能在心裏想想罷了。但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真的很美,讓她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回味。
故事:
從小生長在教師家庭的鄭子琪,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女孩,今年16歲的她,在市裏的一所中學讀初三。
一進入初三,媽媽就告誡她,初三是中學階段最重要的一年,不可有任何雜七雜八的想法,必須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用於學習。
但是自從張強坐到自己身後之後,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開始在自己心裏滋長。
鄭子琪開始不自覺地關注張強,希望每天能夠見到他,要是哪天張強來晚了,她的心會猛然一抖,從心裏問道:他是不是有什麼事情不來了,什麼事情呢?從自己坐到位子上,就開始等張強的到來,短短的十分鍾,不知道要往後看多少次。
她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表,隻要聽說張強喜歡什麼顏色,她就買什麼顏色的衣服。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引起張強的注意。
有時她還把媽媽給自己買的好吃的東西帶來學校給張強吃。她還偷偷地寫了一封信準備交給張強。“從我第一次看到你,我就喜歡上了你,什麼語言都不能形容我對你的喜歡。我每天都被一種奇妙的感覺牽引著,每天都想見到你。每當一看到你,我心中所有的憂慮全都消失了,隻留下對你的愛在我心中,看到你笑,我心中便充滿歡樂;看到你憂傷,我心中則十分難受。總之,我的心情隨你而變,因為心裏有你。愛你的人……”
由於子琪的害羞心理,那封信也沒有交到張強的手裏。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個月左右後,她從同學們的談話中聽出了一些東西,才打住了自己對張強的那種異樣的感覺。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