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再說一點體育的故事(2 / 2)

曹旭說:“我們也希望曹迪民先生注意,電視轉播的時候,不要老是說屁股屁股,否則我們將取消你的播音資格,讓你回家吃老米飯!”

我們小時候足球是沒人看的。哪裏像現在這樣人山人海忘乎所以吹小喇叭搖小旗子初一的學生就成群結隊從上海乘火車到南京去看比賽,那時候足球比賽看台上人稀稀落落寥寥無幾,根本沒有一個人吹小喇叭,也根本沒有一個人搖小旗子,如果哪個吹小喇叭搖小旗子,別人不當你神經病,那麼說明他自己是神經病了。我隻看過一次足球比賽,是在我們家住的那個區的體育場。不要門票的,你自己可以走進去,我就自己走進去了。看台上的人稀稀落落寥寥無幾。我就隨意地從這邊的看台走到那邊的看台,誰也不來管我。球踢得鬆鬆垮垮,裁判的哨子吹得懶懶散散。那兩支球隊裏有一支是當時的全國冠軍。我看了一會兒,從這個看台走到那個看台走了一會兒,就回家了。從此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到體育場去看過足球。我在想,現在幾乎全中國至少是全上海的人好像都變成了足球迷,而我沒有變,是不是就跟那一次看得沒勁透頂有點關係?那絕對是一次我小時候惟一看過的沒勁透頂的足球比賽。稀稀落落,寥寥無幾,鬆鬆垮垮,懶懶散散。不要票子,沒有小喇叭,沒有小旗子,可以從這個看台走到那個看台。

我們那時打乒乓球。

容國團得了世界冠軍,乒乓球風靡全中國。

莊則棟繼續得世界冠軍,乒乓球更加風靡全中國。

我們在教室的課桌上打在講台上打在學校的乒乓房打在家裏的地板上打在家門口的水門汀上打後來打到體育館裏去了體育館要錢的,一張桌子一個小時兩角錢。我們有時是四個人去,有時是五個人去,我們連著打兩小時,每人出一角錢或者八分錢。

我們用多寧帶去的板打。香港板和日本板。

多寧是我們當中的一個人。

香港板是長柄的,日本板是長方的。

日本板海綿厚,開起球來很轉。

開球轉非常重要,可以讓人家吃球。

多寧說,橡皮板不好拉弧圈球。

我們的板都是橡皮的。

那時弧圈球剛剛發明,神乎其神,令人興致勃勃,躍躍欲試。

多寧家他爸爸那輩人,除了他爸爸在大陸,別的都在美國和香港,香港板和日本板都是從那兒帶進來的。還帶進英國的自行車和德國的鋼琴。他家的那兩輛英國“萊苓”別提有多靈。他們家的人不穿木拖板而穿夾腳的海綿拖鞋。我們都是穿木拖板的,夏天的時候,木拖板踢裏嘚落,踢裏趿拉,響徹院子,響徹大街小巷。

多寧帶的球都是“紅雙喜”,我們帶的是“盾牌”。“紅雙喜”那時號稱響徹全球,多寧說“紅雙喜”已經是全世界最好的乒乓球了,我們都信以為真。

我們學莊則棟,近台快攻,左右開弓。

學徐寅生,猛扣十二大板。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

第四板!第五板……一邊扣一邊數。

學張燮林,削球,削得很低,幾乎擦網而過,左削,右削,遠削。

……

我們還傳誦著他們的神話和世乒賽有關的神話,陶醉其間。

這是上小學的時候。

後來我們上中學了。

上中學以後,我們班的男生不打乒乓球。區中學生乒乓球女子冠軍、亞軍都在我們班裏,我們還打什麼乒乓球!

我們去打籃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