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地方小學生太多了,小學裏教室不夠,所以讀完五年級便考初中,六年級到中學去讀。但是不叫六年級,也不叫初一,而是叫預備班。也有的稱中預班、小初一,意思都一樣。女兒考取了大學的附中。就是說,從幼兒園開始,她就一直跟這個大學有“關係”。附幼,附小,附中。並不是住在這個大學校園裏的小孩都可以一直有這種“關係”的,他們可以報個名就進附幼了,報個名就上附小了,但是沒辦法報個名就讀附中。附中要考的。附中是市重點。所以大多數小孩附小畢業“關係”就結束了,考上了沒有附中好的學校,甚至是相去甚遠、糟糕透頂的學校,從此“前途茫茫”。
附中在大學校園的外麵。在一條很寬的馬路的旁邊。
房子是綠顏色的,有童話感覺。大門也是綠的。綠的大門裏麵,有個綠色廊壁,壁上有個大鍾,鍾下是莎士比亞的話:在時間的大鍾上,隻有兩個字——現在!所有的人走過這裏,都能看到綠的顏色和莎士比亞的話,看到它的感覺和格調。那時女兒還小,爸爸告訴她:“那是莎士比亞的話。莎士比亞是英國偉大的戲劇家,也是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家。”
爸爸說:“綠顏色蠻好看的是嗎?”
爸爸說:“它是重點中學,市重點。”“你以後要考取它。考取它就等於考取大學了,就等於考取了好大學。”
女兒長大了一些。莎士比亞的話已經熟記於心。爸爸問:“莎士比亞的話是怎麼說的?”
“在時間的大鍾上,隻有兩個字——現在!”
“你解釋解釋看。”
女兒說:“就是……嗯……就是……嗯……”
女兒說:“我解釋不來。”
爸爸說:“意思就是,鍾上的時間都是現在的,眼前的,而不是剛才的,或者明天的。”他想了想,就站定下來,指著莎翁的話上麵的鍾,說:“我們現在來看鍾。你看,現在是十點五分……已經變成十點六分了……十點七分……十點八分。時間過去得快吧?在不停地過去。剛剛還是現在的,然而已經變成過去了。我們不斷看到的都是‘現在’,但是它們立刻就變成了‘過去’,不斷地‘現在’,不斷地‘過去’,快得不得了!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抓住‘現在’,好好努力讀書——把莎士比亞的這句話寫在學校的門口,就是這個意思,就是這個中心思想。從‘現在’就開始努力!從‘現在’的這一分鍾、這一秒鍾就開始努力!”
爸爸說:“你懂嗎?”
她說:“嗯。”
爸爸說:“但是你以前沒有做到這一點,對嗎?譬如你彈鋼琴,有的時候就不彈,說,我明天再彈。”
其實讀到四年級,她就已經不大再彈了,而不是什麼“明天再彈”。準備考重點,到處“補習”,大量做卷子……焦頭爛額,忙不過來。
這一天回到家裏,爸爸又翻了一本很厚的全部是偉人、名人的話的書,翻到專門講時間的那幾頁,讀給她聽:在多愁善感的時間中,最缺少傷感色彩的詞就是“現在”,因為它把幻想與行動聯係了起來。
時間之鳥隻向一個方向拍翅展翼——看,這隻大鳥已振翮而去。
“現在”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分割的時間,一有伸展,便分出了過去和將來,“現在”是沒有絲毫長度的。
即使在我們講話之際,無情的時光也會飛馳而去;抓緊時間,就在這裏,切勿相信未來的某個時機!
在爸爸讀的時候,女兒瞪大了眼睛聽。女兒不瞪,眼睛也是大的;女兒是大眼睛。小的時候,人家說,來,大眼睛,抱抱!上學以後,提到她,人家說,就是那個大眼睛小姑娘對吧?
綠色學校的校長姓張。他是一位教育家。這是一位應該提到的校長,因為他在他的學校裏提出了T、X、O。
T、X、O是英文字母,不是漢語拚音,所以你不能用漢語拚音來發音,否則怪死掉。
“X”和“O”怎麼解釋我說不清楚,但是“T”我知道。
“T”的意思就是不能隻培養學生單向發展,死拚一樣,死拚兩樣,變成“I”,還應該加上一橫,有橫向的豐滿,興趣廣泛,品德高尚,身心健康,能說也會做,能做也會說,能唱也會跳,不僅僅是跳舞的跳,還是跳高的跳、跳遠的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