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平型關放棄,自然北麵的雁門山全線更要放棄,閻錫山又給代縣王靖國打電話,這會兒已經不通了,更加惶惶不安,告訴傅作義指揮部隊撤向太原以北100裏的忻口,以保衛太原。趁著35軍的兩個旅還在峨口,趕緊連夜坐上鐵甲車上了五台山,到了佛教聖地台懷鎮。有了佛祖保佑,就安全啦!
到了以後,聯係代縣的王靖國,撤軍!又聯係雁門關上的行營參謀長朱綬光,帶上正在羈押的李服膺,雁門關戰區行營撤銷,撤軍!
閻錫山拍拍屁股走了,撤軍的事情還要傅作義來承擔,敵前撤退可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比勝利衝鋒要難得多。衝鋒時一句“衝啊”,部隊順勢攻擊,敵軍自然潰退。而敵前撤退,你這邊撤,敵軍要是追過來,本來不撤還能相持,你一撤敵人一追,敗仗就變成了潰散了,那才叫兵敗如山倒!
領導說話了,咱下級啥也別說了,就是說啥也不頂用了,還惹人家討厭,執行命令吧!
第6集團軍軍部實在是沒啥用了,其實早就沒用了,趕緊讓他們一步到位,撤到太原。楊愛源、孫神經一聽,好啊,行、行、行,你傅作義厲害,現在不和你一般見識,先不跟你爭兵權了,以後戰局平定再說,看我整不死你?收拾收拾,走,咱倆先回太原喝頭腦去。
把第6集團軍軍部送走,傅作義看了一會兒地圖,隨即叫參謀記錄撤兵命令:
1、“客軍”先撤,劉茂恩的15軍、高桂滋的17軍和北樓口外的101李俊功師,撤過砂河,轉到五台山西麓的定襄、五台兩縣以北地區集結,其中101師停止於五台山轉歸61軍陳長捷序列,35軍董其武、孫蘭峰兩個旅在繁峙監視敵軍,掩護上述部隊撤退;
2、待劉茂恩的15軍、高桂滋的17軍101師全部通過砂河後,平型關方向的61軍、預備二軍,互相掩護,撤下陣地;預備二軍經五台縣向忻縣集結,61軍進入五台山,守備五台山;
3、平型關守軍33軍獨立第8旅孟憲吉待澗頭61軍脫離日軍撤到砂河,轉換正麵後,向關前日軍發動有限反擊後,由33軍獨立第3旅章拯宇掩護再行沿61軍路線撤退,經五台山,和預備二軍一起在忻縣集結;獨立第3旅章拯宇撤往五台山東麓的龍泉關防守,歸於五台山守備序列;
4、35軍董其武、孫蘭峰兩旅完成掩護任務後,至忻縣集結;
5、王靖國19軍撤至崞縣、原平,196薑玉貞旅歸入序列,方克猷獨立第2旅到忻縣整理,歸入35軍序列;王靖國任崞縣守備總指揮;
6、35軍馬延守旅駐於代縣警戒,掩護雁門關戰區行營和19軍各部撤離代縣後,經陽明堡至寧武,歸入趙承綬騎兵軍序列,為騎兵軍支持部隊。
司令講完參謀也記錄完畢,傅作義拿過來看了一遍,簽上字,隨後率領第7集團軍軍部撤到忻縣,指揮轉進到達的各部隊。
雁門關、代縣方向毫無敵情,雁門關戰區行營和19軍安然撤退;
35軍董其武、孫蘭峰兩個旅在繁峙與敵對恃1天1夜,繁峙城中的敵軍安安靜靜,連槍也不放一聲。35軍兩個旅慢慢撤到五台山,繁峙之敵也不追擊,也不送行。足可見此部敵軍戰力微弱,無論如何也是極其有限的,實在是心虛得很。29日夜,要是聽從傅作義之言,率董其武、孫蘭峰兩個旅的生力軍急攻繁峙,這點兒鬼子和蒙古人早都回老家了。唉!
團城口61軍10月2日夜才開始撤軍,在此期間,對麵的板垣師團並未發起像樣的攻擊,待察覺61軍撤退,也隻派出飛機轟炸騷擾,並未派出地麵部隊追擊,足見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師團精疲力竭了。
至此,平型關戰役結束。
唉!
各位書友,你們好!
謝謝你們這段時間的支持和幫助。
本書屬於軍事題材,昨天已經在一個針對性的網站簽約。不能再這裏和大家見麵了。下麵已經寫了幾章,感覺還可以,希望大家過去看看,這幾章不會辜負大家的。
再次謝謝大家的支持!
謝謝各位收藏的書友!
謝謝各位送花的書友!
謝謝各位紅票的書友!
謝謝各位關注的書友!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