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麻雀的教訓(1 / 1)

在這種痛苦、自責的複雜心情影響下,我前幾局發揮一直不穩定。想到那些被我辜負的人,我的心在發抖,手也在發抖。與菲律賓選手洛諾拉的比分交替上升,5 平後,我要求暫停。在這短暫的一分鍾內,我又想到了那些支持我的人,想到了電腦前盯著我看的爸爸,低頭,還看到印有"中國"字樣的隊服。這兩個字一下子讓我清醒了過來,我穿的是帶有"中國"字樣的隊服,我不是那個背著球杆滿世界跑的小丫頭潘曉婷,現在,我是中國的潘曉婷,我代表的是中國運動員的形象,難道我要讓人們認為中國運動員輸了就一蹶不振了嗎? 這意味著我沒有盡到責任,意味著嚴重失職……不行,我要在這謝幕戰中,拿下這塊銅牌。調整情緒後,在決勝局我取下了關鍵的一分,以7 比6 最終摘得九球的銅牌。

麻雀的教訓

比賽都結束後,我已經能冷靜地看待比賽了。那兩次失利都不是技術問題, 而是心態不對,所以我之後也就不擔心了,而且比賽中也有很多收獲。最大的收獲就是,我深刻地體會到,我要戰勝的最大對手,其實是我自己。燈光也好, 麻雀也罷,甚至是隊友之間發生的意外事件,都不應該影響到一個頂級運動員的比賽水準,賽場上,運動員眼裏、心裏就應該隻有比賽。

正如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在《體育頌》中所說:"取得勝利的關鍵,隻能是體力和精神融為一體。"事隔多哈亞運會好幾年了,這幾年我先後征戰WPBA、世界錦標賽等各種國際大賽,心態已經比以前成熟了很多。這些年,我一直牢記多哈那隻麻雀給我的教訓,不斷告訴自己,最大的對手是我自己,運動員隻不過在跟自己比賽,把自己的實力發揮出來,做到自己認為的一百分, 做到問心無愧就行了。

太平洋彼岸,從頭開始

從1998年出道至2006年,8年來我幾乎參加了國內所有的比賽,這期間還兩次奪得日本大阪公開賽的冠軍。有時候也會想到"急流勇退"這個詞,但是對台球的熱愛很快撲滅了這個在心中一閃而過的小火花。繼續征戰!在中國大江南北!同時,我把眼光瞄向了大洋彼岸--九球的故鄉美國。和丁俊暉征戰斯諾克的家鄉英倫三島一樣,我也希望能在高手如雲的美國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向來都主張心動不如行動。有了這個想法之後,2006 年初,在"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會"的資助下,我便向WPBA(美國職業台球協會)巡回賽發起了衝擊, 開始了我的美國尋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