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天神係列(1 / 1)

雜阿含經中的悟道證道事跡大多是在佛陀的親自主導下完成,很少一部分是舍利弗或者阿難等尊者。不過,上一章的八關齋戒故事,卻是由一位女居士在夜叉的客串下引導兒子完成。這多少有點匪夷所思,當然,也並非絕不可能。事實上,在雜阿含經的後麵數卷中,更有十多篇天神引導修行者完成覺悟的故事。細細讀來,其實也非常地發人深省。不過,畢竟與本書“佛陀親自指點聖弟子悟道證道”定位不符,故而,本章僅僅隨意摘錄兩篇,以饗讀者,並完結本書。

其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國人間。止住一林中。入晝正受。身體疲極。夜則睡眠

時。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於空林中入晝正受。夜著睡眠。我今當往覺悟之

爾時。天神往至比丘前。而說偈言

比丘汝起起何以著睡眠

睡眠有何利病時何不眠

利刺刺身時雲何得睡眠

汝本舍非家出家之所欲

當如本所欲日夜求增進

莫得墮睡眠令心不自在

無常不恒欲迷醉於愚夫

餘人悉被縛汝今已解脫

正信而出家何以著睡眠

已調伏貪欲其心得解脫

具足勝妙智出家何故眠

勤精進正受常修堅固力

專求般涅槃雲何而睡眠

起明斷無明滅盡諸有漏

調彼後邊身雲何著睡眠

時。彼天神說是偈時。彼比丘聞其所說。專精思惟。得阿羅漢

注解:

解脫道的修行是依於三十七道品來完成的,所以,像這位比丘白天修定,晚上睡覺,這是不如法的。睡眠是五蓋之一,是障道因緣,是欲界凡夫之所欲。對於一個出家修行者來說,夜晚,可分前夜、中夜和後夜,佛陀說: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三法,於現法中善得快樂,勇猛精進,得盡有漏。雲何為三?於是,比丘,諸根寂靜,飲食知節,不失經行。

。。。。。。

雲何比丘不失經行?於是,比丘前夜、後夜,恒念經行,不失時節,常念係意在道品之中,若在晝日,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陰蓋。複於初夜,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陰蓋。複於中夜,右脅而臥,思惟係意在明。彼複於後夜起,若行、若坐,思惟深法,除去陰蓋。如是,比丘不失經行。”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中夜(大約晚上10點到淩晨2點)的合法休息時間中,還不能睡死,必須係念明相。所以,本經這位懶惰比丘最後證得阿羅漢,真是得益於神助。

其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住林中。入晝正受。心起不善覺。依於惡貪

時。彼林中住止天神作是念。非比丘法。止住林中。入晝正受。心生不善覺。依於惡貪。我今當往開悟之

時。彼天神即說偈言

其心欲遠離正於空閑林

放心隨外緣亂想而流馳

調伏樂世心常樂心解脫

當舍不樂心執受安樂住

思非於正念莫著我我所

如以塵頭染是著極難遣

莫令染樂著欲心所濁亂

如釋君馳象奮迅去塵穢

比丘於自身正念除塵垢

塵者謂貪欲非世間塵土

黠慧明智者當悟彼諸塵

於如來法律持心莫放逸

塵垢謂嗔恚非世間塵土

黠慧明智者當悟彼諸塵

於如來法律持心莫放逸

塵垢謂愚癡非世間塵土

明智黠慧者當舍彼諸塵

於如來法律持心莫放逸

時。彼天神說是偈已。彼比丘聞其所說。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心。得阿羅漢

注解:這一經的比丘,他的問題是在修行中妄念紛飛,或許是在想念妻兒,或許是擔心家族生意等,總之,違背了專精思維、不放逸住的原則,惹得住止這片林子的天神都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