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王派人到鮑叔牙家裏請鮑叔牙輔佐齊桓王。鮑叔牙還是一樣地回絕了。他幫助公子小白奪得了王位,卻不願再待在公子小白身旁。“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現在隻想做一個平凡人,而不願再去做什麼士大夫。
當年齊襄公發動政治暴亂,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害怕死於非命因此秘密潛逃。公子糾逃到了魯國,在魯莊公的庇護下得以安生。公子小白則逃到了莒國。事後,政治暴亂平息,公子小白想要接手齊襄公的位子,這時候公子糾得知消息後不同意了。於是他率領軍隊打算回到齊國。
公子糾的行軍速度很慢,這完全是拜管仲所賜。管仲在得知公子小白也會來到齊國和公子糾爭奪王位時就暗暗埋伏在公子小白的必經之路上。等到公子小白出現時,管仲拿出弓箭射中公子小白。要說這公子小白就是聰明,被箭射中就直接躺在地上裝死。管仲以為計謀得逞就對公子糾說公子小白已死。公子糾聞言自然心生怠慢,因此放慢了行軍速度。
後來公子糾回國後,公子小白早已做上了齊王。管仲自知大事不妙,撒腿就跑。公子糾也輸得一塌糊塗。
現在的管仲已經到了山窮水盡之地,前日他找了位得道高僧算了一卦。高僧對他說要他投靠齊桓王,日後必成大器。管仲自知與齊桓王的仇恨,但迫於生計還是聽了高僧的話。人在走投無路時做事就不會瞻前顧後了,隻要能夠脫貧就不管風險有多大。管仲抱著高僧大腿說:“我要是有錢了,就給您修個廟宇!”
高僧附到管仲耳邊,“兩個!”
管仲在軍營裏天天吃肉喝酒,完全不像個軍人。將軍吩咐士兵無論他幹什麼都不要過問,如果打仗就讓他衝在最後麵,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果然第一次戰爭很快就來了,管仲順利地做了逃兵。當別人指指點點時,將軍就誇耀管仲的做法是保留實力,是明智之舉。鮑叔牙說:“管仲不是膽小,人家還有個老母親呢。”
管仲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接下來的幾次,管仲都做了逃兵,而且也沒有懲罰,軍餉照領。有時候管仲真心感謝鮑叔牙,他的親筆信竟有這麼大的功效。
但是由於管仲的這一做法導致很多士兵都在戰場上逃跑,因此驚動了齊桓王。想一想,兩國打仗,一邊剛擊鼓三下,這邊就跑的沒人了,那是一種什麼樣的雷人場景。
齊桓王直接找到這支軍隊的統領將軍,要拿他去軍法處。將軍二話不說就招了管仲的事。齊桓王大怒:“我何時有這麼一個草民兄弟!管仲?好啊,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他自來投。你速與我將他捉來,我可免你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