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艦隊和希臘艦隊遭遇的消息,我是到了5月6日才知道的。當時得到的消息並不完整,隻知道大西洋艦隊在行進途中發現了希臘艦隊,希臘艦隊也發現了他們。希臘人隨即擺開陣形試圖與大西洋艦隊交戰,但是大西洋艦隊用飛機和導彈就解決了問題。這個是海軍陸戰隊的聯絡官來跟我說的情況,當時說是毫無損傷,大西洋艦隊取得完勝,隻是由於戰鬥耽誤了時間,可能要比預定稍晚一點到達指定地點。
現在披露的事實並非如此,當時希臘艦隊在海上遇見了大西洋艦隊的一艘潛艇“巨龍蝦號”,並展開了反潛搜索,就在這時被大西洋艦隊的偵察機發現。希臘艦隊沒有航母,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空網,在隨後大西洋艦隊發起的空襲和導彈襲擊中損失慘重。入夜以後,大西洋艦隊乘夜幕迫近希臘艦隊,希臘艦隊殘餘的艦船孤注一擲向大西洋艦隊發起自殺性的瘋狂攻擊,倒打得大西洋艦隊手忙腳亂。戰鬥一直持續到5月5日中午,最後中國方麵有三艘船被擊傷,希臘艦隊則全軍覆沒。
(這場戰鬥看起來是中國贏了,但是也暴露了大西洋艦隊的行蹤,希臘人向巴比倫和美國人通報了中國方麵的兵力規模和行進方向,後兩者立刻警覺起來。因此對於我們要執行預先的作戰計劃來說,得不償失。)
大西洋海戰之後,中部集群開始布置攻占薩馬拉的攻擊計劃,部隊開始進入陣地,空軍則對巴比倫人的防禦要點進行空襲,試圖摧毀其中的絕大部分。(不能不說“烏龜”的防禦的確完美到無懈可擊,連隱蔽工事都做得非常好。我們進行了四天的轟炸,到最後發起總攻時才發現,有許多陣地是被布置出來迷惑我們的,而真的防禦工事則被小心的隱蔽起來了。)
5月11日淩晨3點24分,對薩馬拉的總攻開始了。在鋪天蓋地的炮火覆蓋之後,由第55主戰坦克師當先,攻擊薩馬拉北方由巴比倫第249國民師擔任防禦的地段。巴比倫的這些國民師在之前的戰事中表現的戰鬥力乏善可陳,被稱為“豆腐兵”,但真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他們的士氣還是相當不錯的。在拉托德?米力克亞德將軍的指揮下,第249國民師進行了有組織的節節抵抗,並沒有如我們所預料的出現潰散和混亂的狀況。這個師全部共八千人(當時巴比倫各部隊幾乎都不滿員,國民師尤甚,常常隻有滿裝師2/3的兵力),在他們的陣地上足足抵抗了32個小時才被徹底擊潰,比之前我們曆次戰鬥中遇見的國民師堅持的時間都要長很多,而且該師死傷人數達六千多,而之前的國民師基本都在交火後不久就潰散,所以鮮見如此高的傷亡比例。
“烏龜”巴比倫第9機械化步兵師本身擔任正麵防禦,經曆過巴比倫城攻防戰的部隊都知道“烏龜”不好惹,推進更是格外的慢。倒是南線的第68主戰坦克師推進順利,但是到5月14日,“妖狐”巴比倫第65坦克師出來露了一小臉,打了一個埋伏,68師損失了兩個先頭營,進攻勢頭受挫。等68師集結主力再行推進,正麵的敵人已經換成了巴比倫第257國民師。
68師和巴比倫257國民師的戰鬥其實並不出奇,不過是無數次攻防中經常出現的情景再次重現而已。68師用主戰坦克在陣地上發起猛攻,配合炮火掩護。28小時後,巴比倫的這個師損失慘重,遂從戰線上後退,我軍占領陣地。不過由於前年出版的一本叫《硝煙裏》的小說,把這次不出奇的戰鬥渲染成一場浩大的戰役,那是不符合曆史事實的。巴比倫第257國民師是在薩馬拉編成的新部隊,士兵來源主要是逃難至薩馬拉的巴比倫難民,因此也被稱為“難民師”。他們戰鬥力不強,但是士氣不錯,戰術方麵不值一提,被68師譏笑為“群架戰術”。士兵之間幾乎完全沒有戰術配合,就是一擁而上,吃了虧也不後退,死戰到底,雖然勇氣可嘉,但是對戰鬥的勝利毫無好處,白白消耗兵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