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1 / 2)

1881年5月4日,我和新編成的中部集群司令部班子到達位於烏爾郊外50公裏處的一個叫做勒溫凱亞的小村莊,開始正式接手對巴比倫進行“死亡之吻”。

巴比倫軍隊在經曆了南方集群整個4月的“蹂躪”之後,元氣大傷,這時幾乎已經沒有什麼大的機動兵力了。但是南方集群在這樣連續兩個月的高強度作戰後也是疲憊不堪,急需休整。這時剛剛整編完成的中部集群就開始接手這個向巴比倫人繼續保持攻擊態勢的任務。

“死亡之吻”是中國遠征軍對整個巴比倫本土作戰計劃的名稱,其核心任務是在1881年10月以前攻占巴比倫首都巴比倫城。根據總參謀部的預計,如果此前攻占了巴比倫城,那麼巴比倫的民心士氣會徹底崩潰,後麵的戰事將十分順利。而超過這個時間,希臘就有可能會在我們的壓製下緩過一口氣,從而對巴比倫提供必要的援助。那樣的話,巴比倫又可以撐下去,戰事勢必要遷延時日,而前屆政府曾遭遇的反戰風潮可能就要重現,“倒台”將是這屆政府揮之不去的夢魘。這種情況是政府也是軍委所不願意看到的,誰都知道上次的反戰風潮對軍隊建設造成的嚴重後果,所以命令非常明確:迅速、完整的攻下巴比倫城,早日結束戰爭。

要攻占巴比倫,首先要打開巴比倫的門戶“永恒之城”烏爾。在第一次東大陸戰爭中中國遠征軍發起的那次失敗的攻勢就是針對烏爾進行的,那次慘敗直接造成了包括整個第二集團軍在內的近十萬人的傷亡,連最高指揮官戚繼光元帥也在烏爾城下因局勢嚴重而誘發心髒病發作猝死,說烏爾是中國軍隊的“傷心城”也不為過。

我從裝甲車上下來,走進已經布置完成的作戰指揮部,身後是一大群參謀和各部門的人員。他們急乎乎的奔進指揮部,找到自己的崗位,開始把各種各樣指揮作戰用的儀器、地圖、圖表等塞滿這件並不很大的屋子。剛剛還寂靜無聲的指揮部在二十分鍾後已經人聲鼎沸,當你站在這些總是在慌慌忙忙跑來跑去的人之間時,仿佛自己仍然身處聖雷吉斯的陸軍基地指揮部一般。

我走進總司令官辦公室,沈海正跑來跑去指揮幾個勤務兵把作戰地圖掛起來,把各種文件、報告分類放好,忙得滿頭是汗。我繃著臉坐在一張椅子上,開始整理著桌子上剛交來的前線情況報告,眼梢瞟著外麵來來去去匆忙的人群,心裏很是感慨:1875年1月17日晚上,我帶著特務團從這裏拚死殺了出去,最後活著回到國內的隻剩下一百十二人,四肢完整的更是隻有七十多個,我最好的朋友陸賓的遺孀、我養子陸嶼的親生母親夏晴在這次慘敗中喪身沙漠,我自己也身負重傷,險些丟了性命……時隔五年,如今我帶著這樣龐大的一個部隊——十四個師,作戰部隊十八萬人——重又回到這裏。巴比倫啊,你將要付出怎樣的代價來補償我們所失去的東西?

這個時候前線正在換防:南部集群的部隊向中部集群的部隊交防後撤出陣地,回後方休整。整個前線一時間沉寂下來,中國軍隊連日來的猛烈攻擊忽然停止,似乎轉入了防守。

這個變化讓被打成了驚弓之鳥的巴比倫軍隊很不適應,他們試探性的開始了一些回擊,在某些地方取得了一些小勝利——其實不過是因為部隊換防,多少總有些照顧不到的地方。巴比倫人在撿了一些便宜之後,發現正麵的中國軍隊已經不是讓他們畏之如虎的南部集群了,換上來的是個新編成的中部集群,被“沙漠響尾蛇”咬怕了的巴比倫人頓時放下心來。馬拉紮?特希在《黯淡的日子》裏寫道:“5月開頭的那幾天,中國軍隊的攻勢和緩下來,在那些黯淡無光的日子裏,這幾乎成為一個大家都盼望著的轉折點到來的信號,所有的人都認為,中國人到達了他們的界限,他們的精銳部隊在發起了連串攻勢後需要休整,現在是他們鞏固陣地轉入防禦的時候了。”“莫拉達司令很高興,他下令在烏爾集結物資,準備在對部隊重新編成後向中國人發動一次攻勢。現在想想似乎完全不可能,但當時包括我,參謀部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我們頂住了中國人的進攻,正在迫使他們轉入防禦,這場戰爭中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勝利終將屬於我們。”“第92坦克師在烏爾南部發起了一次攻擊,中國人的抵抗比想象中猛烈得多,他們的戰鬥力和火力絲毫沒有減弱。雖然最後92師還是取得了勝利,但是這次戰鬥讓我開始覺得有些不安,但沒有跟其他依舊樂觀的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