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1)

我是在東丹島失去我最重要的人的,那是在1871年的2月,也就是說那已經是30年以前的事了。

那時候的東丹島自然完全不象現在是個熱帶的旅遊勝地。熟悉曆史的人知道,1871年2月的時候,東丹島還是羅馬的領土,東丹島戰役還在進行中。

之前的1866年,我在上海大學畢業以後,就自願入伍,被編入第42機械化步兵師,隨即就參加了羅馬戰爭。現在有關羅馬戰爭的書很多,當時參加戰爭的人大部分都還活著。那些研究戰爭史的人掌握的材料比我要全麵和細致的多,我隻能從自己的經曆中來描述這場戰爭。

1850年,我國與希臘的戰爭爆發,起因是貿易爭端,我國政府拒絕向另一個大陸的希臘共和國出口石油,同時將原來出口到希臘的熏香轉售到易洛魁聯邦去。希臘隨即就向我國宣戰,並帶動一些仆從國向我國發動進攻。

那年我還剛剛上學,老師說到“希臘侵略者”的時候,我總以為是“稀蠟”,就想稀稀的蠟滴有什麼可怕,要老師這樣的憤怒。

1860年,10年的戰爭似乎是在天外進行的。我們除了在報紙上偶爾看到希臘海軍的炮艦在我國東南沿海炮擊,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新聞之外,基本感覺不到我們正和希臘作戰。我的爺爺,一個參加過第二次波斯戰爭的老兵,常常在晚餐的餐桌上攻擊政府的對外軟弱政策。他是第十七槍騎兵師的老兵,第一個衝下波倫山口,殺入波斯平原的連隊裏就有他。他在攻下南京(原來波斯的首都,後來改稱南京)的時候瞎了一隻左眼,等他傷愈時,中國和波斯已經達成了停戰協議,從此他就再沒有打仗的機會了。

但是到1862年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希臘的一支登陸船隊從南方的阿茲特克邊境上登陸成功,隨即向北進發,我國立即派兵攔截。於是開戰12年以來雙方軍隊的第一次地麵戰展開了。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家住在南京附近,在開戰的那幾天,那裏風聲鶴唳,人們紛紛商量著要離開,而前線的戰事也很不順手。我國的精銳槍騎兵無法突破敵軍步兵師的防線,反而造成了重大的傷亡。我那時18歲,高中剛剛畢業,至今我還記得那些剛從前線抬下來的擔架,載著血肉模糊的傷兵,放滿了火車站的候車室,還有那些衣衫襤褸疲憊不堪,靠在路邊牆上睡著的滿臉硝煙的士兵。

在3個月的激戰以後,中國在調集了幾乎全國所有的槍騎兵師輪番進攻的情況下,終於消滅了敵人登陸的四個步兵師,但我們的損失比這要大得多,這些曆史書上都明明白白的寫著,我就不在這裏嘮叨了。不過從這以後,我國開始注重對希臘的作戰,也試探性的派海軍到希臘沿海進行炮轟和轟炸任務。

後來我進入上海的大學攻讀文學,我於是離開家去上海。4年以後,在畢業的第三天,我正在宿舍裏望著打點好的行李,盤算著是留在上海還是回家鄉去,卻聽到屋外高音喇叭裏一個義正詞嚴的聲音在說著:“…………羅馬由於受到邪惡的希臘的誘惑,終於倒向了我們的敵人,他們的大使在昨天下午向我國政府遞交了宣戰書。昨晚,西北數千公裏的邊境線上無數羅馬軍隊越過邊界,向我邊防軍發起攻擊,我國勇敢無畏的戰士進行了有力的回擊…………羅馬這種無恥的侵略行徑必將受到全世界正義國家的一致譴責,也必將遭到失敗…………”那一秒鍾我打定了主意,當天下午就到學校對麵的征兵站填寫了征兵表。

羅馬戰爭是一場血腥無比的戰爭,充滿了暴力和可怕的回憶。我一被編入第42機械化步兵師,就立即上了戰場,二周以後作為普通的二等兵參加了西北邊境上的平原作戰。

那是個陰鬱的下午,我們剛剛進入陣地,敵人的前鋒已經到了。羅馬的科技比我國落後的多,他們的部隊一直沒有機械化,至今仍然是以普通的步兵作為推進主力,而以槍騎兵作為前鋒。我國這方麵要比他們好得多,我們的機械化步兵師已經裝備了大量裝甲車,無論在機動和火力上都比他們要強得多。那天我趴在西北平原上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土包上,望著四麵無數的槍騎兵把我們包圍在中間,子彈和炮彈如同飛蝗一樣在陣地上亂竄。敵人的騎兵縱馬狂奔,一邊行進一邊向我們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