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我爸是上帝,我哥是耶穌(1)(1 / 1)

6我爸是上帝,我哥是耶穌

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秋天,25歲的洪仁坤再次來到省城廣州,這已是他第三次來到這個地方了,故地重遊,難免勾起往事。廣州這個地方,對洪仁坤來說,真是“人言洛陽花似錦,偏奴行來不是春”。

對廣東當時的讀書人來說,廣州是一個愛不起恨不起地方,愛它,是因為這裏是夢想起航的地方;恨它,是因為這裏也是折戟拋錨的地方。

和前兩次一樣,三場考罷,回店等信兒。終於到出榜這一天,洪仁坤是信心百倍,早早就到放榜的地方,等在前麵。可是,大榜貼出來之後,從頭到尾細細看了幾遍依然沒有發現自己熟悉的“洪仁坤”三個字,又一次榜上無名,洪仁坤的心那是拔涼拔涼的,就像被人從頭上澆了一盆涼水。

失魂落魄的洪仁坤漫無目的地行走在大街上,這時候,一個偶然的人生小插曲改變了他的一生。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個人給了洪仁坤幾張基督教的小廣告,當然,此時的洪仁坤也沒有在意別人給了他什麼,就順手接了過來。

給洪仁坤發小廣告的人,名叫梁發。這梁發也不是一般的人物,其原名梁恭,字濟南,小名“阿發”,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15歲那年到省城廣州打工,在一家洋行學習畫工及木板印刷。正是在廣州十三洋行學印刷期間,梁發結識了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和米憐,幫助他們印刷出版中文刊物。由於讀過幾年私塾,梁發的中文造詣相當好,所以他一方麵幫忙做印刷出版工作,一方麵又編譯了很多宣傳基督教的書和小冊子。

1821年12月,馬禮遜在澳門給梁發洗禮,梁發就成了中國第一個更正教的傳教士,梁發是中國基督教重要人物,創下了多項第一的紀錄:他是基督教的第一位中國傳教士,也是第一個編輯、出版近代中文報刊的中國人。

梁發出版的著作中,影響最大的當屬1832年編寫的《勸世良言》,內容大多是從《聖經》的《舊約全書》《新約全書》的教訓中選出來的。

洪仁坤回到客棧,閑來無事就順手翻閱了一遍。雖然讀了一遍,洪仁坤還是有些不屑,這是什麼東西啊,再怎麼說,我洪某人也是讀聖賢書長大的,信的是孔孟之道,拜的是孔聖人的牌位,再怎麼著也不至於信上帝吧。

不過,洪仁坤的確被科舉傷透了心,再有抗擊打能力,也經不起這麼多次的打擊啊。在那個時代,科場得意,被認為才能出眾;科場失意,就是你有李白、杜甫的文才,顏淵、曾參的品行,都被看成愚笨無能。

科場失敗,意味著洪仁坤一文不值,且不說洪仁坤到底有沒有能力,單單這種否定就讓人崩潰。從古至今,都是如此,隻有人看到成功者的歡呼,有誰想過失敗者的痛苦;隻有人看到成功者的光鮮,有誰想過失敗者的悲愴……有時候,失敗者付出的甚至比成功者付出的還要多,但愣是沒有人關注,這不是人性之惡,而是大家都想成功,都想從成功者那裏學到成功經驗,誰願意學習失敗者的失敗經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