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0日上線以後,阿裏媽媽很快就彙集了超過20萬家中小網站和超過15萬人的個人博客站點,注冊會員過百萬,覆蓋的中小網站日點擊量超過10億次,成為中國最大的網絡廣告平台。
不過,阿裏媽媽的命運也比較曲折,2008年,阿裏媽媽並入淘寶,全麵實施大淘寶戰略。2011年,阿裏媽媽更是“變臉”為淘寶聯盟,進入了一個閉關修煉階段。令人欣慰的是,2013年1月10日,在阿裏巴巴的一次戰略調整中,阿裏媽媽事業部成立,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
如今,從IT到DT,在大數據的驅動下,營銷領域正在發生深刻變革。2014年3月20日,主題為“忘記大數據”的阿裏媽媽第二屆武林大會在杭州召開,阿裏媽媽事業部總經理王華在會上稱:“擁有大量網絡流量、眾多商家以及全球領先的大數據資源的阿裏媽媽有望全麵挑戰Google目前的數字營銷行業地位,阿裏媽媽的數據管理平台(DMP)將促使數據有效聯結流動。”
三、爭議馬雲:“蠱惑者”
連雲港翠苑食品公司總經理劉青春當時覺得自己被馬雲騙了。
2000年11月底,劉青春終於被阿裏巴巴銷售經理程欽連續3個月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打動,買下了阿裏巴巴曆史上第一個“中國供應商”產品,但是簽合同之後僅幾秒鍾,劉青春就後悔了:“這東西能頂用嗎?自己是不是被這幫能說的家夥給騙了?”
不過,現在的事實證明,其每年向歐洲出口數百噸花菜,90%以上的客戶來自阿裏巴巴。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覺得阿裏巴巴就是個特別能“白話”的企業,而其CEO馬雲更是一個手段高超的人心“蠱惑者”。很多人幹脆認為馬雲是個“口出狂言”的“瘋子”,甚至有些人認為馬雲隻不過是個“滿嘴大話”的“騙子”。
“騙子”“瘋子”“狂人”“蠱惑者”,馬雲的“美譽”可謂異彩紛呈。馬雲也笑說自己和阿裏巴巴是“一路被人罵過來的”。
那又怎麼樣呢?
這個世界原本就是偏執狂生存的世界。
“滿嘴跑火車”的馬雲就是有那麼一種能力,可以讓他最需要的人接受自己,然後就把自己的“狂言”變成了現實。
1.講究“技術含量”的“超級騙子”
“挨踢(IT)江湖”上,有人罵馬雲是超級騙子!
“騙子”之稱號,最早要追溯到馬雲的中國黃頁時代。在1995年馬雲剛從美國“觸網”回來那會兒,中國人對“因特耐特”這個“鬼東西”幾乎是一無所知。就如同20世紀60年代時美國人評論電視機一樣:“誰會一直盯著一個正方形的盒子看呢?”直到電視已經成為“美國夢”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時,他們才感覺到那種落後的想法有多麼可笑甚至愚蠢。
自己對互聯網都隻是一知半解的馬雲,在1995年那時,就承擔著向國人推銷“互聯網將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的使命,現在想想,實在是一種魄力之舉。
於是,兔子先吃窩邊草,馬雲就從身邊的朋友開始“騙”起,一直“騙”到西子湖畔赫赫有名的望湖賓館;從杭州城的大街小巷,一直“騙”到北京城的權威媒體。其間,馬雲還經曆了“李逵撞上了李鬼”的心酸,一分錢沒賺,被幾個深圳老板,幾個真正的大騙子狠狠宰了一刀。其中之心酸,個中滋味,唯有馬雲自己才體會得到。
直到1995年8月,從大洋彼岸的美國曆經3個半小時才從網上下載下來的資料的到來,馬雲“騙子”之罪名才得以平反。但是,後來的馬雲一發而不可收拾,的確成了“騙子”:他“騙”來了蔡崇信,“騙”來了哈佛的35名MBA,“騙”來了一大群和他同舟共濟的夥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