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奇人馬雲:不把自己當英雄的英雄(1)(3 / 3)

5.不把自己當英雄的英雄

比爾·蓋茨之於IT界,有如喬丹之於籃球場,有如拿破侖之於沙場。在世人心中,他們不僅僅是在各自領域裏最出類拔萃的領軍人物,更是一座座裏程碑,一個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符號。拿破侖的叱吒風雲,始於200多年前的法國,終於滑鐵盧,已然成為逝去的光芒;而蓋茨的首富、巨子之地位,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仍是穩居寶座、無人撼動。

有如自然界的新陳代謝一般,“長江後浪推前浪”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各領風騷數百年”亦成恒久不變的曆史潮流。於是,當微軟炫目奪人的光芒已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而“日薄西山”時,當蟬聯十餘年“首富”桂冠的比爾·蓋茨已過不惑之年後,這樣的發問之聲漸漸響起:誰是下一個比爾·蓋茨?

對任何人而言,這都是一個極富想象力的、其難度不遜於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世界級命題”。

如果不是互聯網這個新經濟的“攪局者”打亂了世界經濟的“固定規則”,大部分人都會預測,他(或她)仍將出現在當仁不讓的美國,比如“股神”沃倫·巴菲特,比如賽吉·布林和拉裏·佩奇……

然而,如果把這樣一個“世界級命題”的範疇縮小到亞洲的範疇,又是怎樣一番激烈的辯論呢?毋庸置疑的是,香港的李嘉誠、日本的孫正義等,這些大腕級的企業家、投資家,都將處在這場激辯的漩渦中央。

2007年4月,微軟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比爾·蓋茨來華參加在海南舉辦的博鼇亞洲論壇,其間,他曾接受中央電視台《高端訪談》主持人水均益的獨家采訪,以下便是現場實錄節選:

主持人:“下一個比爾·蓋茨會是誰呢?”

蓋茨答:“比如阿裏巴巴的馬雲。”

時至今日,當人們看到許許多多西方國家的公司都在通過阿裏巴巴向中國輸送產品時,就有諸多國外媒體大膽預言:未來40年內,阿裏巴巴的創造者——馬雲,將替代蓋茨而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事實上,經常出入美國“企業家俱樂部”的馬雲,很早就與比爾·蓋茨等頂尖商界名流建立了良好的友誼。不僅如此,包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內的政界名人,提起中國的馬雲,都要豎起大拇指。在2007年下半年的幾個月,欣賞馬雲和阿裏巴巴的人當中,又多了思科公司董事長錢伯斯和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前者在阿裏巴巴香港上市之前便投資約1750萬美元,後者則入股2.4億港元。

當然,如果單就個人財富而言,相比高達幾百億美元身價的蓋茨,僅持有阿裏巴巴約7%股份的馬雲的個人資產實在隻是“小兒科”。胡潤研究院2014年發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顯示,比爾·蓋茨以4100億元人民幣位居第一,而馬雲僅以425億元人民幣位列第192名。即使此次阿裏巴巴赴美上市成功之後,按照阿裏巴巴預計的1530億美元市值來算,馬雲的個人資產也僅僅是698億元人民幣,這與蓋茨的4100億元顯然還有不小的距離。

馬雲自己說過:“我從來沒想過成為首富,也不可能成為首富了。”馬雲還說過:“別把自己當英雄。”的確,單就個人財富而言,也許馬雲永遠都沒有機會超越蓋茨。百度上市時,李彥宏擁有超過25%的股份;盛大上市時,創始人陳天橋擁有75%的股份;阿裏巴巴香港上市時,馬雲隻擁有上市公司7%的股份。

但是,以全球影響力而言,馬雲卻絲毫不遜色於蓋茨,甚至更勝一籌。事實上,早在2006年6月,美國權威財經雜誌BusIness2.0公布“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商界人士排行榜”時,作為中國內地地區唯一入選的企業家馬雲,排名第十五位,而同時入選的比爾·蓋茨排名第二十一位。

二、王者馬雲:締造阿裏巴巴神話的至尊掌門

迄今,還沒有人像他那樣對中小企業客戶的需求和運營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當電子商務領域一定要建立誠信體係時,他們就開通“誠信通”服務;要有交易市場,他們就建立了阿裏巴巴和淘寶網;要能確保安全支付,他們就推出了支付寶;要能方便地找到信息,他們就收購了雅虎中國;企業需要軟件服務,則推出Saas軟件互聯平台;企業需要廣告直達客戶,於是又有了阿裏媽媽……

阿裏巴巴的產業布局,已經深入一個中小企業經營者工作的各個方麵。在掌門人馬雲眼裏,將來一個“生活在阿裏巴巴”的典型形象是:一個阿裏巴巴B2B的會員,在淘寶上開店銷售尾單,利用雅虎進行競價推廣,使用支付寶收款,用阿裏軟件進行日常的運營管理……

1.使命下奮起——“八年抗戰”

從50萬元人民幣起家到阿裏巴巴香港上市擁有200億美元市值,馬雲隻用了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