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決定戰爭勝負之關鍵,不在軍與兵,而在君是否有道。君有道,能與將相百官,乃至天下萬民同心同德,彼此同呼吸,共命運,官民必能為君出生入死而戰,不畏艱難險阻。
第二,興師伐敵,千裏征戰,國與民俱耗財力,破壞耕作,殺人亡命,塗炭生靈,為爭一旦之勝,故倘吝嗇爵祿金錢,不肯用間,致因不了解敵情而敗,則為“不仁”。如此將帥,非軍之良將,主之賢佐;如此人主,亦非致勝之君也。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人之上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以往事類比,不可以觀察日月星辰之位占卜,必取於人,故重在用間。
這一夜,臨淄城,從宮內到宮外,從官宦到黎民,俱都盡歡而散。臨散宴席的時候,景公宣布了一道嚴令:明日早朝百官一人不得缺席,包括那些年老和患病者在內,因為,屆時將有重要旨意頒布。
齊景公的政令,誰敢違抗!第二天早朝,金殿以下,文武兩列,百官跪得黑壓壓一片,比以往多了若幹,許多常年不參與朝政的老臣也都趕來了,不知國君將有怎樣決定國家命運的聖旨頒布。氣氛也較前莊嚴肅穆,如臨大敵,如行大典,致使不少貪贓枉法的大臣心懷惴惴,唯恐大難臨頭。那麼,今日齊景公頒布的聖旨究竟是什麼呢?這聖旨是:田書伐莒有功,自即日起,賜姓孫,封京畿北鄰肥沃富饒之樂安為其采邑。
聞旨,群臣無不驚異,田書雖伐莒有功,但這封賞也太厚重了些,為官一生或半世,記憶中不曾有過類似的事情。但君命如山,誰敢說半個不字!因此,驚異之後,紛紛高呼君王英明,賞功罰罪,利國利民,並先後向田書祝賀。
正當田書謝主隆恩的時候,無意中又瞥見了那些噴著火焰的嫉恨目光,但他泰然自若,以笑置之。是呀,明知海上有風暴,但漁家和航海家照樣揚帆出海,破浪遠航;明知虎豹食人,但獵人依舊手操兵刃進山,跋涉奔波。田書不僅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一個聞名遐邇的軍事家,而且是一位頗有影響的政治家。既是政治家,自有其政治家的膽識與謀略,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他將應付各種風雲變幻,付出必要的代價和犧牲,並以此為榮,以此為樂。
從此,自田書以下,一律改姓孫,孫書、孫憑、孫武……
從此,孫書食采於樂安,但他並不到樂安城居住,隻是派邑宰去管理。為了政治鬥爭上的需要,孫書將家自田班村搬到了齊都臨淄,自然,自此以後,田班村也就改名孫班村了。
從此,孫書、孫憑在朝中的地位更加顯赫,是左右齊廷命運的名門貴族之一。
從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孫武足不出戶,閉門謝客,集中精力和時間,整理他閱讀、考察獲得的資料,從事他著《兵法》的浩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