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刪除————(3 / 3)

習仲勳十分關心文化藝術工作,對黨的文藝工作方針有著深刻的理解。一九八八年他為原綏德分區文工團文藝工作者撰寫的回憶錄題詞:“深入生活,紮根群眾,開拓創新,繁榮文藝”,充分體現了他對文化藝術工作的真知灼見。在實際工作中,他對電影、農村文化建設、戲曲等都付出過心血,關心著文藝工作者的成長。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他在會見全國故事片電影創作會議代表時,對廣大電影工作者講道,一是我們的電影事業有進步。現在的電影,不管從內容上講,還是從藝術上講,思想性、藝術性等許多方麵,都超過了過去的水平。二是有人才,從電影作品看,老藝術家更加成熟,新秀也湧現出不少。老人帶新人,新人要學老人、超老人。可謂人才濟濟,人才輩出。三是有困難,電影用的那點錢,隻要把其他方麵大的浪費堵死了,也就足夠你們用了。電影是精神食糧,哪個不需要呀?搞得好可以教育一代乃至幾代人,影響深遠。這是幾十萬、幾千萬元都買不來的!一部好的影片,可以教育千百萬群眾為四化奮鬥。四是有缺點,現在,好的和比較好的影片占大約百分之七十,不好的,思想性、藝術性差一點的占百分之三十。有缺點不要緊,大家來評論,群眾來評論,專家來評論,評論了以後可以改嘛。隻要善於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就能克服各種缺點,就能拍出好的電影來。五是有希望,電影事業大有希望。現在是英雄有用武之地,特別是大轉變時期,改變黨風,改變社會風氣,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很多事情,可以大做文章,也能做出大文章。他的這些思想,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電影事業繁榮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習仲勳對一些重大題材的影片非常關心。一九八七年七月,他專門審看了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片《彭大將軍》,並接見了製片廠的負責人和導演。

習仲勳對農村文化事業也非常關心。一九八二年一月三日,他在全國農村文化藝術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指出,黨中央十分重視農村文化工作。在新形勢下,農村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有些地方社會風氣、社會治安還不那麼好,還不那麼安定。現在農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對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就迫切了。但是,現在農村的文化生活還比較貧乏,農民缺少精神食糧。有些地方,特別是偏遠山區,農民看不到電影,看不到戲,看不到書報或者看得很少。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要求文藝工作者要拿出足夠的好的電影、好的戲曲歌舞、好的電視片和其他好的作品,來滿足廣大農民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來影響農民,教育農民,提高農民的覺悟,用社會主義的文化藝術去占領農村的陣地,也要幫助、輔導農民自己創作並演出一些文藝節目。他舉例說,舊社會陝西有“自樂班”,就是農民自己的事情,自編自演。解放以後,農業合作化時期,我到陝西省長安縣一個村子去,那裏家家戶戶寫詩,貼在門口。不要看不起農民,何況現在的農民已不同於過去的農民,覺悟高了,文化程度高了,要求也高了。因此,一方麵不要搞形式主義,不要搞強迫命令,一方麵又要采用多種方法,結合各地的情況,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活躍和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鼓舞和教育千百萬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為建設物質富裕、精神高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