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挪威木教堂與墓園教會我的生死學】(1 / 1)

我每到一個國家,特別喜歡看當地的宗教聖地,無論是寺廟、清真寺,或是教堂,因為在裏麵可以感覺到當地人靈魂寧靜的質量,可以瞬間將自己升華到當地靈性的最高境界,然後帶著這個極高的震動頻率,調和進自己的生活旋律中。

在前往挪威蓋倫格峽灣之前,我看到了規模極大的木造教堂(Stave Church)。這次因為時間比較充裕,所以可以慢慢觀賞它的每個角度與細部之美。木教堂是挪威最有特色的建築,以當地的木材構成,有著冬暖夏涼的舒適效果。屋頂重重的斜角度尖塔,是為了防止冬天厚重的積雪壓垮房子,但這實用性卻還有著層次之美,讓這木教堂成了挪威的美麗地標。盤踞在教堂屋簷的龍雕與十字架、魚鱗般的屋頂……有些角度看起來不像教堂,而是一隻神似泰廟中有法力的龍,這也是北歐海盜時代,把精湛的造船技術用在建築的證明。

進到木教堂,感覺像是被森林緊緊地懷抱著,所以很溫暖,能夠聞到植物的氣息。有許多編織得很美的民俗布袋,明信片與禮品……每一樣都展現著婀娜的挪威古風情,到我要走之前,還在猶豫該割舍手上的哪些東西不買。這座教堂的木質氣味徹底更新了我的每個細胞,我的身體從此有了挪威森林的氣味。

當車子經過了這個精工可愛的小木造教堂,石板圍牆外是一片讓人心情愉悅的青草皮,牆內則是教堂守護的墓園,每個墓碑上短短的幾行字,代表的是一個很長的生命故事,走在墓園裏可以讀到很多人的一生。

生命沒有因死亡而中斷,碑前的花在陽光下,反而因思念而熱烈地開著,這就是小木造教堂最動人的一幕。記得以前有一個高階管理人員的課,就是帶他們去參觀有成就者的墓碑,上麵短短的幾行字總結了辛苦奔忙的一生,讓他們瞬間看清自己現在究竟在瞎忙什麼,“黃土一抔,爭亦無用”就是參觀墓園後的最大的心得,我也在想:自己將來的墓碑上會寫什麼?

我還記得當時在參觀墓園時,一個團員正在抱怨她的兒媳婦如何不孝,我跟她說:等你百年之後,回頭看現在,你抱怨的事重要嗎?然後她就安靜了。還有一次參加日本靈性之旅,朋友在我耳邊抱怨他的家務事,車子突然行經日本墓園,看到一排寫著家族姓氏、名字的墓碑,我跟他說:你知道人一生到最後隻剩下一個墓碑嗎?他一副不以為然地說:可是我還留下許多著作!我又問他:那你剛剛看到那一排墓碑,你知道誰是作家嗎?他當場啞口無言,停止了他的抱怨。

印度大師提過一個很棒的觀點:“當波浪知道自己就是大海的那一刻,它就超越了生死的鎖鏈。但隻要波浪相信它是波浪,那它就處於生與死的可能性之中。死亡跟生命是分不開的,它並不是生命的終點,相反,它是生命的高潮、生命的頂峰。害怕死亡的人無法在睡覺中放鬆,因為睡覺是每天都發生的一種很小的死亡;害怕死亡的人也害怕愛,因為愛是一種小我的死亡,害怕死亡的人將會害怕每一件事,他會錯過每一件事……當你接受死亡,你才會平衡,那麼一切都被接受了:白天和晚上、夏天和冬天、光明和黑暗全部都被接受。當生命兩極都被接受,你就得到平衡,你就會變得很鎮靜、很完整”,如果你每到一個地方,不忌諱地去參觀當地的墓園,你會在這個“死亡練習”中,學會生命的意義,這就是“未知死,焉知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