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氣為生發之氣,在人體為肝氣,所以春分時也是人體肝氣最盛的時候。肝是主疏泄的,喜舒暢而惡抑鬱,肝氣需要舒發,不能壓抑。壓抑會使肝氣鬱結,使人感覺煩躁、憂慮、情緒波動,並引發頭痛、腹脹、失眠、肥胖、高血脂等許多問題,女性朋友還可能發生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症狀。
怎樣舒發肝氣呢?肝氣是與人的情緒息息相關的。當情緒壓抑的時候,肝氣就會壓抑。情緒得到疏導,肝氣就能舒發了。春天到了,花草樹木都把枝葉舒展開來,盡情沐浴陽光雨露。我們也要這樣,把麵部表情放鬆,讓心情舒展開來,多笑一笑,盡情享受春天的美好。這是春季養肝的首要工作。
春天是我們“寵愛”自己的季節。這個季節我們可以盡量聽從內心的願望。想做的事情,馬上去做;喜歡的東西,盡情欣賞;想吃的美味,開心地吃。不用糾結,不要擔心發胖,隻要心情是愉悅的,肝氣就能升發,順應春天的生發之氣,新陳代謝會加快,吃下去的東西會充分轉換成能量,使我們精神百倍。
北宋有一位鼎鼎大名的易學大家邵雍,對於節氣很有研究,懂得天時對於人的重要性,所以他特別注重應時、惜時、樂時。
邵雍一生寫了三千多首詩,出了一本詩集叫《擊壤集》。在這本詩集的序裏,他寫了幾句特別好的話: “《擊壤集》,伊川翁自樂之詩也。非唯自樂,又能樂時,與萬物之自得也。 ”
在《擊壤集》裏,有這麼一首詩:
樂春吟
宋·邵雍
四時唯愛春,春更愛春分。
有暖溫存物,無寒著莫人。
好花方蓓蕾,美酒正輕醇。
安樂窩中客,如何不半醺?
在這首寫春分的詩裏,邵夫子“樂時”的生活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善於從四時風景中尋找樂趣的邵夫子,把春分的位置排到了最喜歡的第一名,可見春分節氣之美。天氣不冷不熱,花正含苞,酒正輕醇,舒舒服服地窩在自家小院裏,與自然萬物共享大好春光,真是其樂陶陶!
15.春分時節的食方:三花舒肝解鬱茶
春分節氣,如果做不到完全放鬆心情,也沒關係,我們可以用一些疏肝理氣的藥食來幫助舒發肝氣。怎樣選擇呢?大凡疏肝理氣之品,都有芳香的氣味。因為芳香能打開人體氣的通道。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我常常想,這是不是老天爺有意地安排,讓空氣中充溢著花朵的芳香,幫助人們舒發肝氣呢?
因此,在諸多藥食中,我特意選了三種香花搭配成一款花草茶推薦給朋友們。在春分花發時節,喝這個茶特別應景。最好不要把它當成一個任務來完成,好像喝藥似的灌下去,而是要悠閑地品味這杯茶。喝之前先欣賞欣賞水中的花形、花色,聞一聞它馥鬱的香氣。這香氣也是藥性的一部分,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舒發肝氣。
讀者評論
借我一生了了:老師,按照您的玫瑰花泡茉莉花治肝火型失眠。效果非常好。非常感謝。
16.“且將新火試新茶”寒食時節,風熱襲人
天運四時成一年,八節相迎盡可憐。
秋貴重陽冬貴蠟,不如寒食在春前。
——唐 ·王冷然《寒食篇》
這首保存在敦煌文書中的唐詩,說明當時的人們多麼重視寒食節。寒食節是一個古老的節日,它的起源極為久遠,可以追溯到遠古時的火神崇拜。遠古時人們觀天象以定季節,每年春天看見大火星(心宿二)出現在東方,就認為是新年的開始。此時會禁火,將舊火全部熄滅,表示過去的一年結束,然後重新鑽木燃起新火,稱為改火,使人事與天象保持一致。
春秋戰國時,禁火習俗又加入了“子推綿山焚身”的傳說元素。到唐代,寒食節已演變成一個禁火、祭祖、踏青的全民節日。唐宋的詩人寫了大量關於寒食春遊的詩詞,比如蘇軾有一首著名的《望江南》: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谘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意,“且將新火試新茶”這一句裏的“新火”,它不是詩人隨手寫的,而是反映了上古延續下來的改火習俗。
寒食原本在冬至後105日,與清明節氣相鄰,以前寒食節要過三天,後來就確定為清明前一日。寒食是仲春之末,清明是暮春之始。
寒食節時,家家不生火,吃事先做好的冷食。曆代以來,寒食的飲食習俗花樣不少,有從遠古傳說演變而來,有從祭祀的貢品而來,後世又漸漸地加入應季應時的元素。
寒食節的飲食有寒食餅、寒食麵、寒食漿、蒸寒燕等等,各地不同,但基本為素食,因這個季節不宜吃過於油膩滋補的食物。在素食中又以米、麥、麵為主,都是糧食,屬於“甘”味,暗合“春吃甘,脾平安”的四季五味養生之道(關於“四季五味養生之道”,詳見《回家吃飯的智慧》)。
17.寒食時節的食方:寒食祛邪粥
這裏給大家推薦一道傳承將近兩千年,既具備深厚文化內涵,又有應時養生作用的寒食粥。
寒食平安粥
原料:大麥仁、杏仁(超市購買去皮的杏仁瓣)、麥芽糖(可用蜂蜜代替)
做法一(需要有能製作五穀豆漿的豆漿機):
1. 將大麥仁和杏仁泡一晚。
2. 將杏仁和大麥仁放入豆漿機,加入清水,開機煮熟。
3. 加麥芽糖或蜂蜜調味。
做法二(不用豆漿機):
1. 將大麥仁和杏仁泡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