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留下來嗎?
在美期間許多人問我們要留下來找教職嗎?
或者為何不幹脆將小孩留下來接受美國教育?
在美國期間,不斷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們要留下來嗎?”聽到一年後全家就回台灣的計劃後,下一句則多是:“那你們不將孩子留下來嗎?”
有趣的是,問的人多為移民、移居的華人,或者他國的移民者,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倒是沒一個問過這樣的問題,我想或許是他們長期已為絡繹不絕的外來移民傷透腦筋了吧!根本不會想要鼓吹他人留下來,反而造成他們社會成本的負擔。
我和老公從剛開始的驚訝──為什麼會這麼問?到最後,以半開玩笑的語氣一致對外回答:“是呀,我們在台灣還有工作呢!”事實上,我們壓根兒都沒想過要留下來,但麵對懷疑的眼神或者疑惑的表情時,也很難解釋心中真正的感受:“我們並不覺得美國比台灣地區好!”
或許你並不認同,連我回台之後,也麵對不少自己台灣朋友問我類似的問題,當我說出這句話時,他們也是以很狐疑的態度回答我:“真的嗎?那為什麼這麼多人都移民到美國?”老實說,這個問題我也無法回答,畢竟我不是那些移民的人。但就我們不管是在美東或美西的華人圈裏所遇見的早期移民者,從他們嘴裏所聽到的都是停留在三四十年前的台灣,凡是治安、教育以及生活環境等都讓他們感到非常的不滿意,因此才會走上移民這條艱辛的路。但是台灣這些年來已經進步很多,早已脫離他們腦中的舊有印象。況且每個國家或地區自有它的優缺點,每個人也都容易隻看到別人的好處,而放大自己的缺點。
走過近二十個國家,短期待過日本、英國,長期如美國,但每每出去,除了讚歎美麗的風景及享受不同文化的衝擊與刺激之外,我們的感想卻都是:“每次出去就會更加感受到──台灣真好!”毋庸諱言,台灣地區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其他國家或地區也是一樣,哪有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十全十美的?就看你看重的是哪一點罷了!
我們喜歡台灣的便利性,要買什麼可說是隨手可得,選擇又多樣化;喜歡台灣的言論自由,我們可以自由地抒發自己的看法;喜歡台灣的男女平等,男女社會競爭的公平性大於多數國家和地區;喜歡台灣的豐富蔬果,便宜又新鮮;喜歡台灣的人情味,一句簡單的問候與關心都讓人感到溫暖……我們喜歡的東西太多了,但最重要的是,在台灣,這裏是我們的土地(簡言之,是自己的地盤),在別的國家和地區生活,必須遵照別人的遊戲規則,“遷就”與“融入”別人的風俗民情與文化。當孩子在美國念著它的地理曆史以及長篇與印第安人相關的記載時,我內心裏仍希望,孩子學習的是台灣地區的地理文化以及整個大中華的悠久曆史。因此我們從不考慮留下來。
至於有人問:“那不然就想辦法讓孩子留在美國念書。”這回答就更簡單了,因為我們一家人決不分開,到哪裏都要在一起(等孩子大了當然另當別論)。或許有人會很難理解,但我和阿嘉都是同樣的想法,家人沒有在一起就不是家了,即使將來孩子有較好的成就又如何?犧牲掉的是家人之間的感情以及成長當中共同的回憶!重點是,孩子留下來就會比較好嗎?我們並不這麼認為。畢竟孩子的成就與否,父母的因素還是占最大的成分。另外一點須思考的是——家的意義是什麼?隻是要把孩子栽培成頂尖人才就好了嗎?還是在成長過程中家人之間充滿歡笑與淚水的各種回憶?更何況孩子的品格、價值觀以及待人處事的態度,都是需要父母從小在旁點點滴滴引導的,這些也都是家人感情之間維係的重要元素,如果缺少,對我們而言都是一種遺憾,這也是我們不考慮將孩子留在美國的原因。
記得曾有幾位來自動蕩不安國家的媽媽,與我聊天時也問過類似的問題,對話大多如下:
“你們會在美國待多久?”關心地問。
我們笑著說:“一年後就回台灣了!”
“那什麼時候回來?”接著理所當然地問。
我們通常會遲疑了一下說:“應該不會再回來住,有機會會是以旅遊的方式!”
這時麵對的通常是驚恐(她們的表情像是:“天啊!你們腦筋有問題嗎?”)或者是非常疑惑的表情。因為她們通常是想盡辦法要留在美國,即使其中幾位在他們的國家或地區裏都有不錯的工作,例如小學教師或大學講師,但是能夠永遠合法地留在美國卻是他們一直努力追求的夢想。其中亙亙同學布蘭登的媽媽芭哈更是瞪大她美麗的雙眼不解地看著我一會兒之後,帶著些微的怒意說:“那你們到底是來做什麼的啊?”這時換我愣在那裏,呃……我們就是來做研究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