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愛孩子也需要懂得和明白(3)(2 / 3)

其實,我們所想要表達的本應該是:孩子應聽取正確的建議。我們卻簡化為“你怎麼不聽話呢”?

從人的個體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不能因為他是你的孩子或者年齡小的原因,就必須無條件地聽從你。而我們從小缺乏“聽正確的話”的教育,這讓我們缺乏了進行獨立思考和主動思考的機會。孩子們從原來有所想法,到現在不敢有所想法,這實際上不僅剝奪了孩子們一次次進步的機會,而且還剝奪了他們作為社會人的個體自由,讓他們在思想上學會了依賴,也讓我們埋下了無數“逆反”的種子。[強調孩子一味聽從自己的話會造成逆反要讓孩子更好地接受自己的建議,需要樹立一個客觀的對事不對人的標靶,就是接受正確的話。“聽話”兩字會刺激孩子的逆反,而“接受”兩個字會保護孩子的尊嚴。]

幾乎所有叛逆的孩子都會逆反父母,而很多的話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實際上是認同的,但他們為什麼要逆反呢?

因為他們被要求“聽話”已經太久了,實際上我們從小就開始培養他們的逆反。倘若,我們從小告訴他們:“孩子,你不是要聽我的,而是要聽取正確的做法和建議。”試想一下,孩子們就算再厭煩,也隻是對“這些建議”厭煩,怎麼會遷怒於說話的人呢?

聯想起不久前,我看到的一個報道:某學校采用“軍事化方法”去管理孩子,出現了一些成人打孩子的情況,而學校仍然認為要繼續辦下去,因為父母們很滿意。父母都說,這樣讓孩子們聽話了。難道孩子聽話了就是對於教育簡單的需求嗎?我們難道隻是在培養聽話的但卻沒有想法的寵物?而不期待孩子們的展翅高飛嗎?

孩子們的不聽話是不是因為挑戰了父母的權威而引致重禍呢?我認為父母們需要學習讓孩子聽取正確的意見,而不隻是要求孩子“聽話”!

孩子們為什麼要聽話呢?這表麵上看個是孩子的提問,但卻是需要成人反思的問題!

想到子莊堅定的“不保證”,我就能想到他那副誠實的樣子,那認真的眼神和嚴肅的表情,這可是一個真正對自己和別人負責任的孩子呢。

電話又響了:“您好。我是央視少兒頻道《成長在線》的編導,我前段時間給您打過一次電話,當時好像您有什麼事就急忙把電話掛了。我們能盡快見一麵嗎?”

對了,就是上次我焦急等待常鬆時接過的電話。

第二天,當電話那頭的央視記者準時出現在辦公室時,我有些愣住了,天啊,有這麼巧的事。

“蘭海老師,我聽說你是從德國回來的?”肖洋問,臉上露出憨憨的笑容。

“你是那個,那個‘2003’?”我急促地問。

肖洋點頭。

《我的2003》是在當年流傳於德國留學生之間,一個署名為“紅燒肉”的留學生自寫自唱自拍的一首MTV。 這首歌曲,旋律憂傷中帶有暢想,歌詞淒美中隱含希望:我的2003,像我的頭發一樣,在幸福離開的時候越來越長,忘了有多少,沒實現的夢想,來不及記在心上。

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已是2004年年初了,剛剛熬過了非典時期。我傻傻地坐在電腦前,霎那間,淚流滿麵。這首MTV裏很多場景都是我當年在德國的美茵茲大學學語言時住過的宿舍、搭乘火車去打工時路過的車站,等等。

意外的相逢讓我和肖洋都十分開心。

5麵對老師父母該如何說

周末,我終於可以和子莊見麵了。

“來,親一個。”我把臉湊過去。握手、擁抱和親吻是我和孩子們之間的三部曲。子莊小朋友發明了“親”的三種方式,通過控製嘴部的呼吸來區別完成。

趕在子莊上活書課的時間,我先和他的父母進行溝通。

“怎麼樣,這幾天情況如何?”我有些急切地想了解。

“比我們預想的好很多。其實,我們最擔心的是子莊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他不是一個會表達自己情緒的孩子,所以他回家很平靜的狀態反而讓我們擔心,因為不知道他心裏到底能不能承受這個壓力啊!”子莊媽媽的擔心觸動了我。

“我剛才試探了一下,他的反應很正常。他雖然小,但卻是一個非常堅定的孩子。如果有不開心的狀態,他反而會表現出來的。我比較關注的是將來如何與學校合作溝通。[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預防問題的發生,與學校之間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