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導致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是農產品價格上漲,而農產品價格上漲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比如說,城市沒有菜地了,誰種菜?現在北京的蔬菜要從山東、海南調運,流通成本高了,菜價當然就貴了。還有,西方發達國家有兩種商品儲備,一是國家儲備,二是商業儲備。而我們國家隻有一種儲備,也就是國家儲備,但國家儲備的東西畢竟是有限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型超市,必須要有明確的商業儲備。這樣,短期內出現商品短缺問題不會引起驚慌。當前物價上漲的另一個因素,就是炒作,炒綠豆、炒大蒜、炒蘋果。這是市場管理上的問題,必須打擊囤積居奇的做法。可以相信,通過這些工作,物價可以逐漸被穩住。
五、城鎮化過程中公共建設資金的籌集
公共建設資金的籌集,是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的問題。“土地財政”的路已走到盡頭,還有多少土地可以賣?地方“債務財政”實際上是把還債的期限向後推,這屆政府推給下一屆政府、再下一屆政府。這樣不能解決問題。在這個方麵應該學習國外的做法。國外城鎮化過程中是這樣融資公共建設資金的:在建設過程中,政府當然要對廉租房、社會保障性的住房,以及對義務教育、環保設施承擔責任,政府應投入。但城鎮人口增加後的供水、供電、供熱、供氣等公用事業要花費很多錢,資金怎麼籌集?可以成立城鎮公用事業建設投資基金。政府拿出一定的資金作為種子基金,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投入一部分資金,基金成立和啟動後,可以發行債券,向民間大量籌資,這樣就能解決問題了。
六、製度性貧困問題的解決
製度性貧困,或者叫體製性貧困,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專門名詞,主要是指由體製所造成的貧困。體製性貧困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麵:第一,由於體製的束縛,人民群眾沒有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如果想自己去尋找致富之路,可能受到打擊。這樣,積極性就被壓抑下去了。第二,缺乏社會流動的渠道。這種社會流動的渠道在社會學上分為垂直性流動和水平性流動。正由於缺乏垂直性流動渠道和水平性流動渠道,人們無法改變現狀。常言道,樹挪死,人挪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三,市場的限製。比如說,資本短缺、人才外流,貧困地區沒有發展的空間。發展要資本,沒有資本;發展要人才,人才都走了。我前幾年到西北去,西北的人在講,哎呀,現在不但“孔雀”東南飛,連“麻雀”都東南飛了!什麼是“麻雀”?就是指熟練工人、班組長,他們也往東南飛了。市場是講選擇的。市場經濟中,如果國家不實行向貧困地區傾斜的政策,貧困地區的發展是困難的。第四,就是僅僅靠資源,吃老本,吃資源,吃光為止。資源枯竭以後怎麼辦?沒有考慮。所以,當前我們研究貧困問題一定要研究體製性的貧困,並提出解決方案。
我相信,以上這幾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既了解當前的形勢,也能夠使大家對下一步的扶貧工作怎麼做引起一定的思考和討論。
(2010年12月15日在雲南省昭通市“第三屆中國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戰略”論壇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