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兩個法則:既要愛情法則,更要親情法則(3)(1 / 3)

曾經,我國經濟發展嚴重滯後,迫使我們必須抓住一切機會,盡一切努力快速增加國民財富和國家的綜合競爭力,也正是基於此,鄧小平同誌在南方講話中一再強調“思想更解放一點,改革與開放的膽子更大一點,建設的步子更快一點,千萬不要喪失任何時機”,這奉行的就是類似“愛情法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如此,一個城市的發展也是一樣。隻有堅持“效率第一”,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帶活經濟的發展,從而帶動城市整體實力的提升。不過,追求效率固然重要,公平仍需兼顧,也必須兼顧。隻有兼顧公平,才能將貧富差距控製在一定範圍內,才能維護社會的穩定,才能將城市建設成為真正的幸福城市。

2013 年6 月21 日,由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的“2013中國城市分類優勢排行榜”可見,廣東省惠州市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而這一次,已經是惠州第四次入選。惠州何以能夠連續四次成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這和惠州追求效率和公平的統一是有緊密關係的。按照知名經濟學者、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教授的說法,惠州近幾年的發展真正做到了兩手抓,一手抓效率,也就是經濟發展,包括招商引資和國家大項目的爭取;另一隻手則抓公平,做了一些別人還沒有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但還沒有認識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因而也沒有付諸行動的事情,那就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時,努力建成一個公平的、讓老百姓滿意的幸福家園。在這期間,惠州推出了一係列重大改革,比如在工商登記製度改革、公共資源交易改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等多個方麵,都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如今,惠州已經成為廣東省甚至是全國範圍內實現效率和公平相統一的“樣本”城市了,也是當之無愧的幸福城市。加拿大的理念和做法也很值得我們學習。加拿大非常注重兼顧公平,甚至鼓勵把更多機會留給弱者。比如在加拿大的學校,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花費在差生身上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比花費在好學生身上的時間多得多。在學校每年一度的聖誕演出中,要選幾個小孩出來表演,你會發現這些孩子中有外形超胖的,有性格內向的,甚至還有其他的特殊兒童,可以說,這種可以增強自信的鍛煉機會總是更偏愛弱者。

加拿大的醫療保障製度,也充分體現了兼顧公平。比如對於65 歲以上的老人和低收入家庭,無論住院與否,所有診療費用均由國家負擔。2008 年,加拿大地方政府在65 歲以上老年人身上的醫療花費為人均10742 加元,而1 歲至64 歲民眾的人均醫療開支為2097 加元。盡管這一兼顧公平的政策執行起來並不輕鬆,但加拿大政府認為這恰恰是最需要醫療保障的群體。

中國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從骨子裏向往公平。因此,城市發展的“蛋糕”要做大,更要分好,權利、機會、規則等各個方麵的不公平,都會成為人們不幸福的根源,因此,兼顧公平是幸福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

2. 共同富裕,共同發展

早在1993 年,黨和國家在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文件中提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到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這一提法有了新的轉變,開始強調“更加注重社會公平”。

為什麼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以我之見,中央的這一精神其實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城市建設不僅要重視愛情法則,同時也要重視親情法則。過去我們對親情法則隻是“兼顧”,而現在需要提高到“重視”的高度。在這個貧富差距日益加劇的時代,隻有對親情法則提起足夠的重視,才能幫助更多的弱者找到幸福,才能建設一個和諧的幸福城市。

在經濟落後的發展階段,我們強調效率優先,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不能再隻是“兼顧”公平,而是要更加“注重”公平了,也就是要追求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不過,追求共同富裕不是追求平均富裕,也不是追求同時富裕,而是要注重為弱者提供發展的機會,包括提升能力的機會、就業甚至創業的機會,通過追求共同發展去實現共同富裕的終極目標。

在這方麵,拉美國家的教訓無疑是前車之鑒。在拉美國家的城市化過程中,由於沒能幫助弱勢、低收入群體解決好就業、社會保障等問題,導致了大量“貧民窟”的出現和貧富差的擴大,並成為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地區。目前,拉美最富有的20%人口所占有的財富相當於最貧困的20%人口的20 倍,約有1/4的人口居住在貧民窟內。同時,由於貧民窟居民無法融入到城市,導致一係列社會問題:黑社會勢力橫行,非法槍支泛濫,各類犯罪活動猖獗……在這種城市環境下生存的居民,幸福恐怕隻能是一種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