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稟賦僅是矽穀成功的一個基礎,而真正為矽穀的騰飛立下汗馬功勞的,是無數風險投資家的“瘋狂舞蹈”,他們不但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更重要的是手把手地教會他們如何管理企業,怎樣把股票拋給公眾……早在100多年前,加州的黃金就引發了一場全美的淘金狂潮,而如今風險投資矽穀“點金術”所創造的財富則遠遠超過了加州礦脈裏的金礦……
風險投資公司是矽穀的一個重要標誌,除了高科技公司具有強烈創業精神和擁有一批科技人員兼企業家之外,風險投資是助推其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風險投資公司在矽穀高科技公司快速成長過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為高科技公司開辟了廣闊的融資天地。矽穀是全美風險性創業投資的主要活動中心,全國最大的風險性創業投資公司有2/3以上在矽穀或其附近設有辦公室。
風險投資與創業精神相輔相成,如果不了解風險投資家的作業方式,就無法了解矽穀這樣的高技術係統。可以說風險投資家是創業型企業執掌生殺大權的守門人,他們除了可以決定一個新公司能否成立之外,還在公司發展初期協助公司經營管理,提供技術方麵的建議,有時甚至可以請公司的總裁親自接管公司,直到找著新的領導人為止。風險投資就是把錢押在潛力雄厚的高技術新公司,而風險性創業投資公司便在企求高收益的投資人和需要資金的創業家之間,扮演中間人的角色。創業家必須以出讓公司相當大一部分股權的代價來換取創業資金,因此創業家對於風險投資家往往是既愛又恨。
矽穀絕大多數成功企業的背後都有風險投資的支持,風險投資是矽穀的魅力所在。可以說,風險投資是鑲嵌在美國矽穀的一顆鑽石,正是風險投資成就了矽穀的今天。創新、創業、風投……共同譜成了矽穀美妙動人的音符,在巨大的風險投資的推動下,以美國矽穀為核心的科技企業大大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增長,將人類帶入了信息社會的新時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信息革命已不足以推動世界經濟繼續向前,確切地說,信息革命還算不上一次完整的工業革命,它隻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延續,同時又為下一次工業革命準備了技術基礎和社會基礎。全球金融危機後,各國都要積極進行經濟的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相角逐新一輪工業革命。
2011年,美國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傑裏米·裏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明確提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概念。他認為,可再生能源和互聯網技術結合起來的革命將改變整個世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觀點一經提出,迅速引起各方關注。
裏夫金認為,新通信技術與新能源係統的結合,往往預示著重大經濟轉型時代的來臨。在前兩次工業革命中,印刷技術與蒸汽機的結合、電信技術與內燃機的結合,都為這一觀點提供了佐證。而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將為他所定義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裏夫金看來,“第三次工業革命”首先是一場新能源革命。在互聯網時代,能源的分布可以建立起神經式的互動網絡,將普通電網變成能源型互聯網。隨著生產生活的數字化與自動化,未來將出現由通信、能源和運輸三大網絡相互融合形成的“超級物聯網”,人們能直接在物聯網上生產、分享能源和實物,並運用大數據和算法來提高效率和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