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薛縉(1 / 3)

離開知府大牢,璿璣打算到王一鎖的鋪子裏去挑幾把好鎖,帶回去練練肖哲今天教的開鎖技巧。

正當她帶著侍女侍衛,悠閑地在墉州城裏閑逛,前方的一陣暄鬧拉回了她的神思。“發生了什麼事?”璿璣問。

“小姐請稍候,屬下去看看!”身後一名侍衛見她問,連忙擠進人群去探聽消息,不久便回來回話。“小姐,有兩個外鄉人正在那裏夾纏不清!那男的說那女的是他老婆,與人私奔至此,被他尋著了卻不認丈夫;而那女的卻說她與那男的毫無關係,正哭著求人救她呢!”

璿璣心中一凝,一言不發向前走去,兩名侍衛見狀,連忙在前開道,護送她穿過密密層層的人牆,來到人群中心,便看到那兩個正拉拉扯扯、鬧得不可開交的外鄉人了。

那男的三十多歲,容貌平平、中等身材、布衣布鞋,眉目之間還有幾分風霜之色;那女的是一名二十來歲的年輕媳婦,衣衫破舊,容貌卻甚美,此時她淚流滿麵、神情惶亂,眼中已隱隱有絕望之色。

璿璣皺著眉頭,正想上前排解,卻聽得一個宏亮的聲音驀然響起:“兩位請稍安勿燥,請容在下說句話,可好?”隨即便見一名衣飾頗為華麗的年輕公子緩步上前,含笑道:“在下薛縉,見過這位大哥、見過這位大嫂。二位相持已久,再這樣拉扯下去也不是辦法,聽在下一言如何?”

那布衣男子本來死死拉著那名年輕媳婦的衣袖,苦勸那女子跟他回去,直說不計較她與人私奔之事。此時見那年輕公子出頭幹涉,微微一呆,道:“公子想說什麼?”

那年輕公子薛縉向那年輕媳婦微微一笑,便轉頭問那布衣男子說:“兩位如此糾纏下去也不是辦法,在下有一個辦法,定能使是非曲直當街立現,不知兩位可願一試?”

那布衣男子略一遲疑,便慨然答應:“好,就請公子一試!”

薛縉微微一笑,道:“那麼在下就先問大哥幾個問題。請問大哥,你是江南口音,為何這位大嫂卻是淮西口音?”

那布衣男子眼珠一轉,道:“我娘子她本就不是江南人啊,前年冬天,她病倒在我家門前,是我救了她,她病好以後便嫁了我。哪知……哪知……”說到此處,他的聲音竟有些哽咽。

薛縉點點頭,又問:“你說你娘子與人私奔至此,奸夫在哪裏?”

那布衣男子道:“我也不知。先前我在街上見到我娘子,急著上前認她,沒注意其他人!”

薛縉似乎頗有些見識,一連問了那布衣男子十幾個問題,都是些他們是幾月幾號成的親、成親那天天氣如何、有何賓客、宴客的菜色有哪些、她娘子一頓吃多少飯、喜歡吃什麼菜以及他是怎會尋到此處之類的問題。

旁觀眾人聽他這樣問,無不暗自點頭,心想若那布衣男子果真與那年輕媳婦無關的話,那麼他必定難以回答這些問題。哪知薛縉接連問,那布衣男子接連答,竟是對答如流,言之鑿鑿,旁觀眾人早已信了那布衣男子的話,對那年輕媳婦指指點點,十分鄙夷起來。

那年輕媳婦臉色慘白,神情恍惚,竟是連站也要站不穩了。當薛縉問她家居何處、家中有何人、因何來到墉州時,她竟是結結巴巴、辭不達意,更增旁人懷疑。璿璣隱約聽到那媳婦說自己是鄧州開陽縣,死了丈夫,來墉州投親的。

薛縉柔聲安慰了那年輕媳婦幾句,又問:“既是鄧州開陽縣青河鎮的人那就好辦了!此事說來也巧,在下以前曾路過開陽縣青河鎮,聽說當地有一家大戶,四代人中竟出過兩位進士、三位舉人,在當地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嫂既是青河鎮人氏,必定知道這家大戶的事——敢問大嫂,這家大戶姓什麼?”

那年輕媳婦有些呆呆的,喃喃道:“姓什麼?青河鎮有這樣的大戶麼?我怎不知道?”

薛縉見她這樣回答,斂起笑容,神情變得有些嚴厲:“那家大戶姓宋!大嫂當真一點都不知道嗎?”

那年輕媳婦搖頭。薛縉歎一口氣,也搖搖頭,似是頗為遺憾,又似對那媳婦有些不以為然,輕道:“看來這位大哥所言是真的了。大嫂,聽在下一勸,千金難買有情郎!你相公對你情深一片,你還是跟他回家好好過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