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瞬間,竟然覺得快樂。甚至有些解脫地想:“要是當初根本沒有買這隻香囊多好。”
如此,便可不用記起這樣一段遺憾,不用傷感這樣一段時光。
那個下午,我狠狠地回憶了一遍腦袋裏不想再掛懷的那些悲傷。
那些以“假如”開頭的遺憾,那些舍不得與不甘心,那些難以原諒自己的過錯,那些念念不忘的低穀時光。
——有什麼用呢?
都丟掉吧。
我時常會想,“念念不忘”這四個字,究竟講的是怎樣一番心境。
有時候它代表的是勤奮——朱熹說,“惟其反躬自省,念念不忘”。
有時候它代表的是執著——就像電影裏的葉問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有時候它代表的是勇氣——王菲歌裏唱的,要有多堅強,才敢念念不忘。
可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聽到這四個字,更多的卻帶著悲傷。
一次失敗,一場離別,一個遺憾,一念之誤……
太多太多念念不忘的悲傷擋在前頭,好好的晴朗天氣都要被遮住一片陽光。
選擇自己的記憶,當然是每個人的權力。
可是假如你想要過得快樂,為什麼還要抓著從前的悲傷不放?
曾經有人問我,實在不喜歡自己身上的某個缺點,卻又無法改變,該怎麼辦?
我想這大約也算是一種悲傷。雖然它並不像遺憾一樣微小,也並不像想念那麼悠揚。
很小的時候曾經看過一個簡單的童話,具體的情節有些記不清晰了。
大意就是兩個兄弟分別想要當音樂家與畫家,卻不幸一個耳朵失聰,一個眼睛失明。
在他們絕望之餘,上帝化身為一位智者,為他們指引方向——讓失聰的孩子去試著畫下安靜而美好的世界,讓失明的孩子用雙手彈奏純潔而真誠的音樂。
當他們接受了自己缺點的那一刻,他們便驚喜地發覺了自己意料之外的天分。
另一個故事則發生在現代,也更加真實。
一個耳廓不漂亮的女人一直因為自己的耳朵自卑著。但也正因為她想要修飾自己的耳廓,便對於耳飾極為留心,慢慢地竟涉足珠寶業,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珠寶設計師。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一樣東西是完美無缺的。
從某種程度來說,我們每個人也都會有一點點不完美的缺陷。
可也正是這樣的缺陷,使得我們在這個偌大的世界裏顯得更加特別。
從來就沒有什麼缺陷,會完完全全帶來純粹的不幸。
所以,與其懷抱著無法改變的事討厭自己,不如勇敢起來,和悲傷說再見。
隻有接受並喜歡上最真實的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明天。
依稀記得大學那幾年的末尾,女生宿舍裏,總要捧著“來年”的星座運勢預測聚在一起嘰嘰喳喳。
轉眼那些“來年”也都變成了載著離人開過眼前的火車,還沒來得及告別完好就飛速消失不見。
而究竟,我們的那些年也沒有按照任何安排和猜測規規矩矩如數上演。
始料未及的相遇和分散,雲淡風輕的相愛和相離——在那些太燦爛的青春裏,總是有太多意料之外的收獲和失去充斥著每一天。
嘴巴裏說著哎呀呀生活這樣無聊時間怎樣打發,眼睛裏看著車來車往青春就這麼一點點帶著遺憾傾灑。
如今長大了一點點,想起那繽紛的過去,卻終究總是更願意去回顧快樂的一麵。
既然悲傷與寂寞都是再平常不過,那麼——
讓精彩生命都被多餘的傷感浪費,多可惜?
畢竟在短暫的一生中,珍貴的從來是時光,而非不開心的回憶。
少一點傷感,多一點努力。改變那些讓你難過的,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
假如一切已是過眼雲煙,你就更不需要悲傷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