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奧秘我們的古代作者們一致斷定信仰是一切理解的糧基。在每一種科學裏,如果要理解一個主題,就必須把某些東西作為它的根本原理;而這些根本假定隻能以信仰為基礎,誰要想獲得知識,首先就必須相信那些缺了它們知識就不可能的東西。以賽亞說:“除非你相信,你就不會理解。”因此,信仰包容每一個可領會的東西。理解就是把那些裹藏在信仰之中的東西打開來。所以,才智受信仰支配;信仰由理解加以擴展。如果沒有堅實的信仰,那就沒有真正的理解。從錯誤的原理和薄弱的根據所得出來的各種結論是一定錯誤的:另一方麵,沒有任何信仰比那以真理本身即那穌為基礎的信仰更加完善。
每個人都知道,一個正確的信仰是上帝所給予的最美好的恩賜。使徒約翰告訴我們,對上帝的道成肉身的信仰把我們引向真理,使我們可以成為上帝的兒子。他首先簡單地提出這個信仰,然後,才敘述許多符合這種信仰的基督的業跡,使才智可以從信仰中得到啟發。最後,他提出結論說:“這些事被記載下來是為了使你們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現在,這種對基督最健全的信仰在單純性上不斷地增強之後,就能夠在我們所接受的關於無知的學說中被擴大和展開了。上帝的最偉大、最深藏的奧秘,即使對聰明人隱蔽著,卻能對那些靠著他們對耶穌的信仰而生活在世界上的小人物們和卑微的人們顯示出來:因為在耶穌裏麵隱藏著智慧和知識的所有財寶,所以如果沒有他就沒有人能有任何作為。因為他就是上帝的“道”和上帝借以創造世界的權柄,隻有至高的他具有那超出天上地上一切東西的權柄。在這個世界的結構之內他是不可能被了解的。這裏我們由理性、意見或教義指引著,從借助於信條而知道得較多的方麵向那知道得較少的方麵前進;其實他隻有在運動停息而代之以信仰時才能被了解。借著這種信仰我們就被帶進超出一切理性和才智之上的單純性,而到最純淨而單純的悟性之第三重天上;我們之所以可以在肉體中超脫肉體地沉思到他,是因為在精神中,並在塵世間以一種完全非塵世的方式,更應說是以一種天上的和不可理解的方式去沉思,從而我們就看到他是不可能被理解的,因為他是至善至美的。這就是那個有學識的無知——憑著這種有學識的無知。蒙福的保羅本人就曾被提升得高些,並進入到更密切認識之中,才感知到他曾一度相識的基督,其實他從來並未真正認識他。
於是,我們這些信仰基督的人都在有學識的無知之中被帶領到那座山前,即基督之前,那原是我們的動物享性被禁止接觸的。當我們企圖用心智的眼睛凝視他時,我們就墮人黑暗之中,並知道這山就在那個黑暗之中,在那裏,他樂於為所有那些過著一種精神生活的人而居於其內。但是,如果我們在信仰日益更加堅定的恒久性中逐漸接近他,我們就從那些靠感性東西生活的人的眼睛前被攝離,而用內心的聽覺來感知至聖的說話聲和雷鳴,以及各種可怕的征兆。我們得到恩賜而認識到,獨有他是萬物所服從的主。於是一步步地甚至接近到他的某些不朽的足跡(就如接近最神聖的符號那樣),在這當中,我們聽到的不是必死的被造之物的聲音,而是上帝自己通過他神聖的器官和通過他的先知和聖徒們所發出的聲音,我們就象在一朵質地更加透明的雲中更清楚地感知他。
在這點上,懷著更熱誠的希望永遠向上移動的信徒就被帶進悟性的單純性之中,並躍出於一切感性事物之上:就好象是從沉睡過渡到了清醒一樣,並從聽見過渡到了看見,那裏有一些不能啟示的東西被看到了,因為它們超出必死的凡人一貫以來聽到過的一切東西並超出凡人講到過的一切言語。因為,如果這些啟示曾被傳述過,那麼,不可言說的東西就會以人類的言語構成,超越一切聽覺的事就都會落人人類的耳中了;因為在那裏所看見的東西都是超越必死之人的視覺的。因為在那裏有並不理解而被聽到並超越一切言語的、永受祝福的耶穌,他是一切理解的終點,因為他就是真理;他是一切感覺的終點,因為他就是生命;他是一切存在體的終結,因為他就是存在本身;他是創造的完成,因為他既是神又是人。一切言語都來源於他,並且一切都必須回到他那裏去,因為一切言語中真實的東西都是從他那裏來的。因為一切言語是為了教誨人們的,所以它必須屬於他,他就是智慧本身。“從前所寫的,都是為教訓我們而寫的。”書寫隻是具有持久形式的說話,“諸世界是惜著上帝的話而造成的。”因此,一切被創造的文字都是上帝的“道”或“話”的代表。說出來的話代表心智的道;而這不朽的“道”就是理性;它乃是基督本身,是一切道理的化為肉身的理性;因為“道”化成了內體。所以,耶穌乃是萬物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