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生的小家夥(2 / 2)

現在,陽光變得有些灼人了。在通向水麵的路上,要穿過一片裸露的空地。

鬆雞媽媽仔細觀察敵情之後,為了避免小鬆雞們中暑,它張開扇形尾巴,將孩子們召集在下麵,直到抵達小河邊的野薔薇灌木叢為止。

這時候,一隻棉尾兔竄了出來,這讓它們大吃一驚。但是它身後的白色小尾巴讓它們放下心來。棉尾兔是鬆雞家庭的一位老朋友,不是可怕的敵人。

它們來到一條被稱為“泥溪穀”、實際上卻流動著最最純淨的水流邊。

小鬆雞們模仿著媽媽的樣子,很快學會了怎樣去喝水。它們沿著水邊站成一排,十二隻褐色與金黃色的小球,立在二十四隻粉紅色腳趾的彎彎的小腳上,十二隻金黃色的小腦袋嚴肅地上下點著,學著鬆雞媽媽的樣子喝著水,像在做著感恩禱告。

然後,鬆雞媽媽繼續用尾巴護著它們,經過一段不長的路,將它們領向了河狸牧場的一側,那兒有一個綠色的大圓丘。之前鬆雞媽媽已對這個圓丘做了記號。養育一窩鬆雞需要利用許多這樣的圓丘。這圓丘是螞蟻的巢穴。

鬆雞媽媽走上了圓丘頂部,朝四周看了一會兒,然後用腳爪用力地刨土。不久就刨開了易碎的蟻丘,螞蟻們蜂擁而出,有些好像還在為沒有設計好自己的窩,相互爭吵不休;有些螞蟻雄赳赳氣昂昂,但卻毫無目的地在小丘上四處爬動;而少數經驗豐富的則開始搬運白色蟻卵。

小百科

螞蟻要經過卵、幼蟲、蛹階段才成為成蟲。幼蟲和蟻後無法獨立生活,完全由工蟻喂養。工蟻全部為雌性,除照顧蟻後和幼蟲外,做挖洞、搜集食物等較複雜的工作。蟻窩牢固、安全、舒服,道路四通八達。蟻窩外還有一圈土,是用以儲備食物的地方,裏麵通風、涼快、冬暖夏涼,食物不易壞掉。

鬆雞媽媽叼起多汁美味的蟻卵,發出“咯咯”的叫聲,將其丟到地上,接著一次又一次地將其叼起來,“咯咯”地叫著,然後吞了下去。

一隻曾待在樹皮碎片上的黃顏色的小家夥,學媽媽的樣兒,叼起一顆蟻卵,又將其丟下,如此反複幾次,然後突然下定決心,吞了下去,就這樣學會了吃東西。

在不到二十分鍾的時間,連最小的鬆雞也學會了吃東西。

鬆雞媽媽刨開了更多的螞蟻窩,把螞蟻和它們的藏品拋下斜坡,小鬆雞們跟在這些美味的蟻卵後邊跑。直到每一隻鬆雞的小嗉囊都填得鼓鼓囊囊,身體完全變了形,再也吃不下一點兒東西為止。

之後它們向小河上遊的一處沙灘走去,巧妙地借助懸鉤子之類的多刺灌木叢隱藏起來。整個下午它們都躲在那兒,體驗涼爽的沙粒在發燙的小腳趾間流動的快樂。

它們模仿媽媽側身躺著,用小小的腳丫抓撓,用翅膀拍打,盡管它們還未長成能夠拍打的翅膀,隻有兩側的絨毛中有小小的尾巴根,表明翅膀將從那裏生長出來。

晚上,鬆雞媽媽將它們帶到附近的灌木叢裏,找到一些有幹枯易碎的葉子的地方,這些葉子可以在敵人悄悄接近時讓它們很容易聽到聲響。

這裏也有空中猛禽無法接近的錯雜的荊棘,就在這裏,它們靠著彼此的羽毛休息。小鬆雞們在睡夢中還“吱吱”地叫著,且那麼深信不疑、百依百順地依偎著鬆雞媽媽溫暖的身子。

到了第三天,小鬆雞們的腿腳相當有力氣了。它們行走時已不必繞過橡樹果,甚至能夠爬過地上的鬆果,而且在翅膀根的地方,可以看見幾排充血的、大大的藍色翎毛管。

又過了一天,那充血的翎毛管已經冒出了翎毛的小尖。再過一天,這些翎毛便都長出來了。僅過了一個星期,毛茸茸的小鬆雞們壯實到能飛起來。

隻有可憐的小朗迪從一開始就有病。它出生後,背了幾個小時的半隻蛋殼,且與它的兄弟們相比,它跑得比它們少,叫喚得卻比它們多得多。

傍晚,一隻臭鼬突然襲擊,鬆雞媽媽發出了“飛起來,飛起來”的叫聲,隻有朗迪被丟在了後邊。當它們在長滿了鬆樹的小山上集合時,發現朗迪不見了,此後再沒見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