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及時檢視選擇的角度
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皮林說過:“一個好的研究者知道應該發揮哪些構想,而哪些構想應該丟棄,否則,會浪費很多時間在差勁的構想上。”在很多時候,由於種種原因,人們的目標和思維會使自己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這時,最明智的做法是窮則思變,變則通,及時地抽身而退,去開辟其他研究項目,尋找新的成功契機。
牛頓早年就是永動機的追隨者。在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失敗之後,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對永動機的研究,在力學研究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終,許多永動機的研究者默默而終,而牛頓卻跳出了這無謂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麵脫穎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要審慎地運用智慧,做最正確的判斷,選擇正確方向,同時別忘了及時檢視選擇的角度,適時調整。放掉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做正確抉擇。每次正確無誤的抉擇將指引你走向通往成功的坦途。
當你確定了目標以後,下一步便是鑒定自己的目標;或者說確定自己所希望達到的領域。如果你決心做一下改變,就必須考慮到改變後是什麼樣子;如果你決定解決某一問題,就必須考慮到解決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當描述了理想的目標以後,你必須研究一下達到該目標所需的時間、財力、人力的花費是多少,你的選擇、途徑和方法隻有經過檢驗,方能估量出目標的現實性。你或許會發現自己的目標是可行的,否則,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標。
有許多滿懷雄心壯誌的人毅力很堅強,但是由於不會進行新的嚐試,因而無法成功。請你堅持你的目標吧,不要猶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變通。如果你的確感到行不通的話,就嚐試另一種方式吧。
那些百折不撓,牢牢掌握住目標的人,都已經具備了成功的要素。下麵這個建議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結合,你期望的結果便更易於獲得。
告訴自己“總會有別的辦法可以辦到”。
成功者的秘訣往往是隨時檢視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然後合理性地調整目標,放棄無謂的固執,然後輕輕鬆鬆地走向目標。
美國的塞洛克斯公司是一家小公司,主要經營文具。60年代中期,它研究生產出了幹式複印機,這是文書工作的一個新的突破。這種新產品應該是值得開發的,也是很有前途的。但是,這種複印機的成本卻是非常昂貴的,所以很難賣得動。
塞洛克斯公司為此大傷腦筋。最後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不再出售複印機,而是改為租賃和開設複印服務。
複印是一項新技術,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的發展,人們對複印的需求不斷擴大。所以,這一形式的出現,很快就受到各階層人們的歡迎。機關、企業、團體和個人都很需要這一複印服務形式,尤其是情報部門、出版界和學校更是離不開。因此,塞洛克斯公司的複印服務部每天都是門庭若市,生意應接不暇。所以,公司隻好不斷增加服務點。
塞洛克斯公司的利潤大增,不但複印服務的生意好做,就連開始賣不出去的複印機也市場看好。塞洛克斯公司由此一躍為美國一流大公司。
塞洛克斯公司之所以能夠成功,正是由於它不斷地調整經營上的失誤,采取靈活多變的策略,變被動為主動,從而開辟了事業上的新天地。
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首先是要學習變通,但變通不是無原則的隨意行動,它必須要是合理,即合乎實際情況和客觀規律等方向,如果隻是一味地堅持既定的方針,而不知變通,在某些像永動機一類事情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最終還是一事無成,這個堅持即是無謂的執著,是不知變通的愚昧。因此,當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處理這類事件時,一定要知難而退,見好就收,不做無謂的犧牲,因為錯誤的決定,隻能讓你南轅而北轍,離真理之路越來越遠,即使是付出百倍的艱辛,也很難獲得應有的成績。
能拯救你的隻能是改變
很多人常常對自己說要改變,卻依舊過著日複一日的重複生活。這就好比一個人去一個地方,明明知道方向錯了,卻沒有糾正自己的方向。這樣,你在這個方向上終其一生也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越來越多的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開始習慣了不再改變。於是,他們隻有在自己那份幹得很不情願的工作上消耗自己的人生。
這些年來,出現許多下崗的工人,下崗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多人因為失去了過去的工作而變得十分消極,其實,也有很多人因為失去了那份看上去有保障的工作,而獲得了改變人生的契機。他們因此而得以走出人生的框架,獲得了新的自由,他們開創了新的事業,擁有了以前在單位上班不可能有的輝煌。
對於你來說,應該改變的又是什麼呢?
在很多人的眼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你的收入水平,你要有足夠的資金周轉。不要一談到錢就不好意思,錢沒有什麼不好的。我敢肯定,你也無時不想讓自己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但是,為什麼你還是這個樣子呢?就是因為你一邊想的時候,一邊又對自己說,現在已經足夠了,成為百萬富翁是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以後再做。
你為什麼不從現在開始呢?你明明知道你現在的這份工作是不能使你通向財務自由之路的,可是,你卻堅持著。
讓我們再來看看那隻小蜜蜂撞擊玻璃吧!它拚命撞玻璃,可是又怎麼樣呢,還是一樣不能出去。而旁邊就有一開著的門!但它一定要改變方向才行!這就如同你努力地工作卻不能實現財務自由一樣。
拋棄舊我,迎接新我
每個人都會有難忘的過去,但人不應該活在過去。如果一個人總是活在過去,就不會對現在有新的認知。要向前看,不要頻頻回頭,不要盯著過去的不幸不放棄。
人要懂得放棄,不要與過去糾纏,否則痛苦的隻能是自己。不管過去有多麼的美好或者多麼的痛苦,我們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因為它們已經成為曆史。我們隻有把過去拋棄,才能迎接新的自我。
人不是為了過去而活,也不是為了回憶而活,更不是為了別人而活。活著是為了自己,活著就是為了開開心心,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所以,放棄過去吧,勇敢地麵對現在,迎接新的生活!
一個人如果無法放棄過去就無法走進智慧的殿堂。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地告別舊我、迎接新我的過程。
過去就好像是一張過期的支票,我們拿著它又有什麼用呢?還不如好好地把握現在,享受今天,眼光向遠處看,向未來看。活在過去的人永遠是悲劇式的人物,其人生隨之也將是悲劇的人生。
過去的畢竟已經過去,過去的不會再重來,你不能讓時間倒轉。無論何時,隻要你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而損害了目前存在的意義,你就是在無意義地損害你自己。超越過去的第一步是不要想著過去,不要讓過去損害現在,包括改變對現在所持的態度。如果你決定把現在全部用於回憶過去、懊悔過去或留戀往日的美好時光,不顧時不再來的事實,希望重溫舊夢,你就是在不斷地扼殺現在。因此,我們強調要學會放棄過去,向未來看齊。
聰明的人輕裝前進,愚蠢的人負重前行。對過去的事情,應該學會放棄,不要總是放在心上,成為一個重擔,讓自己不能輕鬆麵對現實。時常用輝煌的過去與現在相比,雖然有時會激勵自己,但是大多數時候會使自己喪失信心。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放棄過去的成績和失敗,使自己能夠坦然麵對現在,能夠專注於未來。正視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自信。當然,過去的一些事情也不能全盤放棄,而是應該學會選擇。要從一些事情中汲取經驗教訓,學會“拿來主義”。
我們現在所讀到的《法國大革命史》是英國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重新寫過的。當年卡萊爾費盡心血,經過多年的努力,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將這本巨著的原件送給他的朋友米爾閱讀,請米爾批評指教。
誰知隔了沒幾天,米爾臉色蒼白、渾身發抖地跑來,他向卡萊爾報告了一個悲慘的消息。原來《法國大革命》的原稿,除了少數幾張散頁外,已經全被他家的女傭當作廢紙丟入火爐化為灰燼了。
絕望陡然間充塞於卡萊爾心間。當初他每寫完一章,隨手就把原來的筆記撕成了碎片,所以沒有留下任何記錄。但第二天,卡萊爾振作精神,又買了一大疊稿紙,重新寫了起來。他知道,隻想著那些化為灰燼的原稿是沒用的,必須把它從腦子中拋棄掉,才能更好地找到新的自己。
隻有放棄過去的束縛,重新調整自己,向前看,生活中的煩惱才可以一笑而過。經曆過了就要長見識,要學會拋棄,沒什麼大不了,最重要的是把握現在,與其想著讓周圍的事物來適應自己,還不如自己去適應它。
在生活中,我們必須要拋棄舊我,才能迎接新我,才會有更好的明天。
人生本就由一連串的取舍組成
人的一生所要經曆的種種喪失,有些是自然發生,而你隻能被動地去麵對、去接受、去戰勝的,如疾並衰老,而有些則是需要你主動選擇的,如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衝突時,你應該明智地選擇喪失後者……這些喪失在成長中是極其必要的。就像是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樣,麵對形形色色的誘惑與撲朔迷離的前方,你是否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就決定了你是否能夠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唯一的導演,隻有學會選擇和正確取舍的人才能徹悟人生,笑看人生,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人生不過是一連串選擇的過程,從你早上起來考慮穿哪一套衣服出門開始,你就在選擇。雖說每一個選擇有大有小,但每日、每月所有選擇的累積,就會影響你人生的結果。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在關鍵的時刻總能做出正確的取舍。他們清楚地了解什麼是自己該做的,什麼又是不該做的;什麼是該堅持的,什麼又是該舍棄的。
有這樣的一則故事: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在年輕時曾做過鐵路公司的電報員,一次假日裏輪到他值班,突然來了一封緊急電報,內容令卡耐基差點從椅子上跳了起來。緊急電報通知:在附近鐵路上,有一列火車車頭出軌,要求上級照會各班列車改換軌道,以免發生追撞的意外慘劇。
由於是假日,卡耐基怎麼也尋找不到可以下達命令的上司,眼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而一班載滿乘客的列車正急速駛向出事地點。卡耐基不得已,隻好敲下發報鍵,冒充上司的名義下達命令給列車司機,調度他立即改換軌道,從而避開了一場可能造成多人傷亡的慘劇。
按當時鐵路公司的規定,電報員擅自冒用上級名義發報,唯一的處分就是立即撤職。卡耐基十分清楚這項規定,於是第二天上班時,就把寫好的辭呈放到了上司的桌上。讓卡耐基意想不到的是,上司當著卡耐基的麵,將他遞過來的辭呈撕碎,還拍拍卡耐基的肩頭說:“你做得很好,我要你留下來繼續工作。記住,這世界上有兩種人永遠原地踏步:一種是不肯聽命行事的人;另一種則是隻聽命行事的人。幸好你不是這兩種人的其中一種。”
卡耐基在危急關頭,權衡了兩種選擇將造成的損失之後,毅然選擇了違背固定的製度,冒著失去工作的危險,來保全更多人的生命。這件事情不僅表現了卡耐基舍己為人的無私精神,還體現出卡耐基對待規則的靈活與做選擇時的睿智和果斷,正是這兩點促成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從此,我們也可以明白他從一個窮孩子到鋼鐵大王的一點點奧秘。
1846年10月,多納爾家族一行87人在前往加州的路上被大雪阻隔,他們被困在關口裏。40天後,有一半的人陸續死於饑餓和疾玻
最後,終於有兩個人決定出去求援。他們在徒步可以到達的範圍之內,很快就到達了一個村莊,並帶回一個救援隊,使其他幸存者得以獲救。
你是否覺得好奇,在麵臨饑餓和死亡的狀態下,他們為什麼等待了40天,才決定放棄那個地方?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冒險出去求援?原因很簡單——他們不願意放棄身邊的財產。他們曾試圖把馬車和財物拖走,結果搞得筋疲力盡卻徒勞無功,隻好作罷。就這樣任由大雪圍困在關口,直到耗盡所有的食物和供給。
想想看,我們是否也經常陷入“多納爾關口”呢?由於害怕失去既有的社會地位、豐厚的收入、手中的權力這些已有的一切,多少人不願意冒險、恐懼突破,不敢離開那種一成不變的生活,以致平凡無趣地走完一生。當你的生命越是往前走,你就聚積越多的包袱和負擔——財產、名譽、地位、習慣、人際關係、應該做的、必須做的……不斷地增加,於是你更加依戀這熟悉的一切,舍不得放下。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寧可留在熟悉的地獄,也不願走進陌生的天堂;為何有那麼多人把自己困在無形的牢籠內,而無法走出生命中的“多納爾關口”的原因。
有一隻城裏老鼠和一隻鄉下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鄉下老鼠請城裏老鼠來家裏吃東西。城裏老鼠心裏想鄉下食物的口味是什麼樣的呢?於是立刻動身去鄉下了,鄉下老鼠看到城裏老鼠真的來了,特別高興,他把城裏老鼠引到穀倉去,那裏堆滿稻穀、地瓜,還有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