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33歲的南丁格爾作為高級主管正式接管了一家療養院,開始了她夢寐以久的對醫院的改造工作。從衛生、食堂、取暖、交通到護士的嚴格培訓,直至一整套醫療衛生製度的製訂,以及近乎苛刻的貫徹執行,她投入了極大熱情,身體力行到了一絲一毫,也碰到了相當的阻力,同時又獲得了廣泛的尊重,在這個婦女解放運動還根本沒有意識的國家裏,這不啻是一場石破天驚的革命。將這場革命徹底進行到底的轉機是,英國與土耳其的克裏米亞戰爭。英國士兵的死亡率達到了驚人的程度——42%,原因不是戰爭,而是疾病。政府不得不授權南丁格爾組織一支醫療隊趕赴前線。在前線的野戰醫院裏,南丁格爾看到的是禿禿的走道通向肮髒的病房。醫院的院子裏滿是發臭的爛泥,到處是垃圾和塵埃。沒有手術台,沒有醫療物資,也沒有基本醫療設備。護士室裏,老鼠和跳蚤猖狽。甚至連燈和蠟燭都沒有。入夜,在一片漆黑之中,她們躺著,靜聽老鼠四下亂躥。醫生對她們充滿敵意,士兵對她們不信任。南丁格爾又一次毅然拿出了,改造療養院的雷厲風行和果敢堅決,以她的要求製訂了一整套,具有軍法意義的醫療護理製度,且以瘋狂的狀態進入了工作,有幾次近於頻死的狀態,於是局麵很快有了改觀,士兵的死亡率降到了8%,也由此南丁格爾被士兵們稱為“提燈天使”。戰後,她投入到了更加繁忙的國家、國際的醫療衛生設施、製度、理念的完善、改革中,也成為了英國沒有官銜、沒有秘書的最有權威的人之一,卻使今天醫院的病房裏充滿著鮮花、明亮、潔淨和歡樂,使酗酒、馬虎、邋遢、行為不雅的護士變成了“白衣天使”,這就是她改變了的整個世界…分析:縱觀古今中外這些推動人類進入一個個至高、至尚、至尊境界的先行者、拓荒者和巨匠,他們強烈張揚著人類最顯著的“類群體”特征——向著理想、希望及神聖彼岸永無休止的邁進。凝聚在這種邁進中的動力源,就是獻身於某一事業、號召和使命的宗教般的執著,一種奮不顧身、無我無欲、雖九死而猶不悔的赤誠求索,一種極大激情、超人意誌和命中注定般的天職,把自己祭獻給了人類群體一個個聖壇。貫穿在其中的靈魂,就是與他們的事業一體化後入定般的自主性——“我意欲”、“我必須”。由此,他們的自我被擴展到了與他們事業相關的世界的各個方麵,單純生活世界的自私自利自然而然被超越了,世界本質性的真、善、美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於是人們也就越來越深信,人類本來就是與自然是一體的。
因為自然是一個連綿不絕的自我平衡、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自我教育體”,人類要象自然一樣客觀確定、客觀永恒、客觀不朽,就必須使自己也是自我平衡、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自我教育體”。這樣正是在這些巨匠們全神貫注、忘懷一切的自我教育中,人類一次次縮短著朝向永恒和不朽的距離,也一次次點燃著人類朝向幸福生活的祈望。
小結
每個孩子在他小學生時代總是有各種各樣理想,如科學家、學者、政治家、航天員等等,都是一些人類群體中的精英人物,幾乎很少有孩子把工人、售貨員、農民等普通勞動者作為自己理直氣壯的理想。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當科學家、學者、政治家的總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都是普通勞動者,原因何在?綜合說有很多原因,如早期教育、家庭父母、學校特征、教師類型、自身個性及運氣等等,但俗話說“行行出狀元”,在一個領域中狀元與普通人的根本區別就一個詞——信念,這就是所謂的動機、價值以及不同元認知成分,在廣度、深度、力度方麵超越地、超常地甚至“超人”般地深加工,它可以使一個人迸發出象母親救助嬰兒一樣,連自己都吃驚百倍的能量。那麼信念從哪來?分析起來無怪乎上述那些因素,且各人的情況又大相徑庭,然而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任何信念都是每個人的“自我”喚起、生成、鑄造出來的,就象李小龍所說的,不能依靠任何人,在過去、現在、將來晝夜不息的求知過程中,你就是你的指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