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沒聽錯吧?你說八貝勒夫婦沒去給良嬪見禮,反而往咱們這兒來了?”蘇蘭芷簡直有些不敢相信,不過看報信的文寒也是滿臉呆樣,覺得這樣子太蠢,忙收了自己的驚異,吩咐人趕緊做好準備,人真的過來的話,趕緊給請進來才是。
沒多久,胤禩夫婦果然到了,兩人給蘇蘭芷行了禮,蘇蘭芷含笑恭喜一番,又把“夫妻和睦、早生貴子”之類的套話說一遍,之後把見麵禮送上,利索的送客。
看著他們走出門,蘇蘭芷暗暗歎了口氣,胤禩竟然仍舊麵色如常,涵養是真好,這般沉著淡定,在他如今這個年齡真是難得,蘇蘭芷雖然很以胤禛為傲,也要承認胤禛沒他沉得住氣。但是,這件事又讓蘇蘭芷對胤禩看輕一分,覺得他太沒骨氣,而她對郭絡羅氏的好感也少了兩分,她自己再強勢,也不該在外麵這麼不給胤禩臉麵,太不懂事了。
胤禩夫婦此舉一出,眾人雖然意外,但心裏都有一種“果然如此”的感覺,倒不是說人們能猜到這些,而是大家都覺得他們肯定會做些出人意料的事,如今果然發生了,有種看戲的滿足感,至於說良嬪是什麼心情,還真沒幾個人在意。
其實宮裏約定成俗的規矩是新婚皇子夫婦先給自己生母見禮,然後再拜見其他主位,但是如果皇子生母位份低的話,也可以根據情況調整順序,比如說胤祐,他當時就是帶著七福晉從蘇蘭芷開始行禮,先拜見了兩貴妃和四妃,最後才去的永壽宮,然後直接在永壽宮用了午飯,之後才回的北五所。成嬪不計較,別人也不會說什麼。
可胤禩夫婦這番見禮順序,太引人遐思了,他們如果第一站不去惠妃處,別人同樣沒什麼感覺,對於皇子想跟自己額娘多說會兒話,眾人都能理解,而且有個位份高低在,從高往低拜見,也算說得過去,可胤禩夫婦卻先去見了惠妃,把良嬪放在最後,也不怪別人背後嚼舌根。
別說蘇蘭芷了,就是跟郭絡羅氏最親近的宜妃,對此都很不諒解。她與郭絡羅氏接觸的多些,知道她不大看得起良嬪,當然,她的這點輕視藏得比較好,畢竟那是皇帝的嬪妃,她還沒有白癡到把什麼都寫到臉上,可宜妃是什麼人?人精中的人精,年齡閱曆都超出郭絡羅氏一大截子,從她偶爾的語氣中,多少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宜妃本來沒覺著這有什麼,她也看不起良嬪,覺得那女人眼空心大,偏腦子又拎不清,怎麼看都讓人不順眼。當然,兩個宮妃之間互相看不順眼,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宜妃不喜良嬪,在宮裏本就不是秘聞,大多數人都知道,所以,宜妃自己的心思從來沒可以隱瞞過,加上她跟郭絡羅氏也沒別人眼中那麼親近,根本沒想起提醒她收斂情緒這回事。
宜妃當然不會認為自己有錯,反倒跟蘇蘭芷的想法差不多,一方麵覺得胤禩太軟,另一方麵認為郭絡羅氏太蠢,兩個人湊一起倒是絕配,從這一點看,皇帝多有眼光啊,能想到給他們倆拴婚,絕對是高瞻遠矚英明睿智。
鹹福宮,胤禩夫婦走了之後,良嬪眼圈就紅了,那眼淚跟自來水似得,一個勁兒往下流,良嬪也做了十幾年嬪妃,身邊很有幾個忠心的,這是一個心腹忙上前勸慰,良嬪抽抽搭搭的說:“都是我連累了他,害他比別人第一頭,他因為我受了多少委屈……我隻恨我當初……本來惠妃跟直郡王對他也是好的,卻又因為我讓他們起了嫌隙,如今他連個能依靠的人都沒有……想借安王府的勢,也不怨他媳婦瞧不起我,隻是連累他……”
心腹忙勸道:“娘娘快別自責了,貝勒爺是孝順的,從小就想著您,如今您是嬪了,貝勒爺又出息上進,日子比以前好到哪兒去了!貝勒爺娶了福晉,又開了府,以後您就等著母以子貴吧,您也放寬心,您健健康康的,貝勒爺才能放心不是?若是您一味自怨自艾,貝勒爺知道,心裏能好過?若是因此讓貝勒爺夫婦鬧矛盾,心疼的還不是您嗎?”
良嬪在心腹的勸慰下漸漸止了淚,心思漸漸轉到別處,也不知又謀劃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