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散文 (3)(2 / 3)

說來西湖真是個愛倫內。論山水的秀麗,西湖在世界上真有位置。那山光,那水色,別有一種醉人處,叫人不能不生愛。但不幸杭州的人種(我也算是杭州人),也不知怎的,特別的來得俗氣來得陋相。不讀書人無味,讀書人更可厭,單聽那一口杭白,甲隔甲隔的,就夠人心煩!看來杭州人話會說(杭州人真會說話!),事也會做,近年來就“事業”方麵看,杭州的建設的確不少,例如西湖堤上的六條橋就全給拉平了替汽車公司幫忙;但不幸經營山水的風景是另一種事業,決不是開鋪子、做官一類的事業。平常布置一個小小的園林,我們尚且說總得主人胸中有些丘壑,如今整個的西湖放在一班大老的手裏,他們的腦子裏平常想些什麼我不敢猜度,但就成績看,他們的確是隻圖每年“我們杭州”商界收入的總數增加多少的一種頭腦!開鋪子的老班們也許沾了光,但是可憐的西湖呢?分明天生俊俏的一個少女,生生的叫一群粗漢去替她塗脂抹粉,就說沒有別的難堪情形,也就夠煞風景又煞風景!天啊,這苦惱的西子!

但是回過來說,這年頭哪還顧得了美不美!江南總算是天堂,到今天為止。別的地方人命隻當得蟲子,有路不敢走,有話不敢說,還來搭什麼臭紳士的架子,挑什麼夠美不夠美的鳥眼?

美文解讀

本文意在陳情說理,語言鞭辟入裏,層次分明,雖不同於抒情散文的詩畫語言,卻仍能見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夫。作者通過對世俗之“醜”的鞭撻,充分展現了其自身的審美價值觀,而文中所指出的現代世俗生活的種種現象,在今天仍值得人們深思。

西湖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千百年來傳統文化的積澱。徐誌摩自幼接受過傳統的教育,有良好的傳統文化積澱。青年時期留學歐美,深沐歐風美雨的他,並沒有沉醉於西方發達的工業文明。在康橋的日子更滋養了他對“性靈”的追求。對自然和美的深厚情感,讓他難以忍受如今被工業化和西方文明打破了原有自然清新、古色古香的西湖。他對古老中國現今的社會文化狀況深感痛心憂慮。在當下的城市化進程和盲目掀起的旅遊開發熱潮中,徐誌摩對“醜西湖”的喟歎也值得人們深思。

天目山中筆記

閱讀指導

天目山位於浙江省西北部,是一處自然與人文勝景之地。山色秀雅,多奇峰竹林。名山大川曆來是文人騷客潑墨撰文的喜好所在,而徐誌摩的此篇散文則將筆墨重點放在了天目山的自然與佛性上。優美工巧的語言之下,是作者對自然與人生深厚的哲學思悟。

佛於大眾中說我當作佛

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

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

——蓮花經譬喻品

山中不定是清靜。廟宇在參天的大木中間藏著,早晚間有的是風,鬆有鬆聲,竹有竹韻,鳴的禽,叫的蟲子,閣上的大鍾,殿上的木魚,廟身的左邊右邊都安著接泉水的粗毛竹管,這就是天然的笙簫,時緩時急的參和著天空地上種種的鳴籟。靜是不靜的;但山中的聲響,不論是泥土裏的蚯蚓叫或是轎夫們深夜裏“唱寶”的異調,自有一種各別處:它來得純粹,來得清亮,來得透徹,冰水似的沁入你的脾肺;正如你在泉水裏洗濯過後覺得清白些,這些山籟,雖則一樣是音響,也分明有洗淨的功能。

夜間這些清籟搖著你入夢,清早上你也從這些清籟的懷抱中蘇醒。

山居是福,山上有樓住更是修得來的。我們的樓窗開處是一片蓊蔥的林海;林海外更有雲海!日的光,月的光,星的光:全是你的。從這三尺方的窗戶你接受自然的變幻;從這三尺方的窗戶你散放你情感的變幻。自在;滿足。

今早夢回時睜眼見滿帳的霞光。鳥雀們在讚美;我也加入一份。它們的是清越的歌唱,我的是潛深一度的沉默。

鍾樓中飛下一聲宏鍾,空山在音波的磅礴中震蕩。這一聲鍾激起了我的思潮。不,潮字太誇;說思流罷。耶教人說阿門,印度教人說“歐姆”(O—m),與這鍾聲的嗡嗡,同是從撮口外攝到合口內包的一個無限的波動:分明是外擴,卻又是內潛;一切在它的周緣,卻又在它的中心;同時是皮又是核,是軸亦複是廓。這偉大奧妙的“Om”使人感到動,又感到靜;從靜中見動,又從動中見靜。從安住到飛翔,又從飛翔回複安住;從實在境界超入妙空,又從妙空化生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