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詩歌 (5)(2 / 3)

“你”是雲遊的逍遙曼妙,“他”是卑微空靈的澗水,被你不經意地開啟混沌,啟發性靈。自在、輕盈、愉快、逍遙——“你”寄托著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多少念想。而“你”縱然美好,卻隻是“影”。詩人用“空際”與“地麵”之間的空間差異,開始就暗示了“你”與“他”之間遙遠的距離。一次不經意的點染看似彌合了天地的阻隔,卻更埋下悲劇的種子。“驚醒”與“抱緊”表現出“他”對擁有“你”的深切渴望。而“影”卻是無法抱緊的,留下的隻是憂愁。憂愁無形,詩人用“綿密”一詞細膩地寫出了“他”無盡無形的愁緒。沒有“你”不經意投影,“他”仍是毫無知覺。“你”自然而然地轉投“他”無法企及的廣闊,“他”隻能在憔悴中絕望。“你”是蜻蜓點水似的旋點旋飛,“他”卻是春蠶作繭似的越縛越緊。領略過至美的夢幻泡影,而又瞬間失去,落入再也求不得的絕望:世間最深的苦楚大抵如此。

黃 鸝

閱讀指導

這首詩寫作時間不詳,初載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號,後被收入《猛虎集》。此詩以獨特的意趣和綺麗的想象描繪了黃鸝的逼人的豔異,書寫了一種突如其來又突然消失的奪目光彩。在胡適的《追悼徐誌摩》一文中就提到了這首詩,說重讀《黃鸝》後感覺此詩像是徐誌摩“在那裏描寫他自己的死,和我們對他死的悲哀”。

一掠顏色飛上了樹。

“看,一隻黃鸝!”有人說。

翹著尾尖,它不做聲,

豔異照亮了濃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

等候它唱,我們靜著望,

怕驚了它,但它一展翅,

衝破濃密,化一朵彩雲;

它飛了,不見了,沒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

美文解讀

黃鸝以“一掠顏色”出場,照亮了濃密,衝破濃密化為彩雲。詩中對黃鸝形象的種種描繪略帶有一些奇幻的色彩。黃鸝以婉轉動聽的歌聲聞名,但這隻黃鸝起初“不做聲”,“我們”靜候“佳音”的願望最終落空,卻領略到了比歌喉更驚豔的光彩。然而未聞其聲,其色也是忽而就“飛了,不見了,沒了”,詩人連用了這三個詞來寫黃鸝的消失不見,其中蘊含了多少複雜的情感——是訝異,是驚奇,是惋惜。“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是黃鸝給人最初的映像,同時也是最後的映像。黃鸝是想得而得不到的美,是想留卻留不住的豔。轉瞬即逝卻又光豔異常的黃鸝,是詩人自己的寫照,也是世間許多極美之物的隱喻。

花牛歌

閱讀指導

這首詩大約寫於1923年以前,原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詩人王統照先生收藏。徐誌摩遇難後,由王統照先生代為發表在1937年1月1日《文學》的第8卷第1號,之前並未收入徐誌摩的詩集中。

花牛在草地裏坐,

壓扁了一穗剪秋籮。

花牛在草地裏眠,

白雲霸占了半個天。

花牛在草地裏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裏做夢,

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美文解讀

四節詩都以“花牛在草地裏”起頭,回環往複。第一節寫動,花牛坐扁了剪秋籮。第二節寫靜,花牛在漫天的白雲下睡著了。第三節再次寫動,花牛在草地裏溜達,自得地甩著小尾巴。第四節再次寫靜,花牛在夕陽西下中入夢了。四小節結構整飭,動靜相宜。全詩充滿了悠然、愜意、天真爛漫的味道,是一首如童謠般可愛的小詩。無憂無慮的花牛在自然中詩意地棲居,寄托著詩人對純真、自然的眷戀與追求。讀起來朗朗上口,頗有童趣。

西伯利亞道中憶西湖秋雪庵蘆色作歌

閱讀指導

1925年3月,徐誌摩與陸小曼的婚外熱戀鬧得滿城風雨,於是決定到歐洲旅行,並從我國東北出境。三月中旬在西伯利亞時,他寫了兩首詩,《西伯利亞》和這首《西伯利亞道中憶西湖秋雪庵蘆色作歌》。此詩最初刊載於1925年9月7日的《晨報副刊》,後收入《翡冷翠的一夜》。秋雪庵位於西湖附近的西溪濕地的孤島上,此庵原名大聖庵,初建於宋淳熙初年。後因此地溪水環繞,深秋時四麵蘆葦花開,彌望如雪,故得名秋雪庵。

我撿起一枝肥圓的蘆梗,